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新闻 >> 时评
柔性执法传递法治温度
发布日期 : 2023-02-26 10:27:36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 倪弋

  车主的纸条留言:“警察同志,父亲病重需要转院,时间紧迫,实在是没有合适的车位不得已才在此停车,还望理解。”

  交警的温馨提示单:“祝您父亲早日康复!”

  近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一位车主的纸条留言和交警开出的特殊“罚单”——“温馨提示单”同框出现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和热议,广大网友纷纷为交警的柔性执法点赞。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固然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严格执法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执法行为都是简单地“一抓了之”“一罚了之”。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面对失范行为,“一抓了之”“一罚了之”看起来是维护了法律的权威和刚性,但社会效果不一定尽如人意。柔性执法坚持张弛有度、宽严相济、情理法相统一,是用更柔性的姿态、更人性化的举措来执法,不仅是对法律的守卫,也是对失范者的循循善诱,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

  现实生活中,柔性执法往往针对的是轻微违法行为,失范者大都没有很强的主观恶性,而是源于“习惯成自然”的无禁忌、无意识,或者一些紧急情况的“事出有因”。柔性执法的意义,不仅在于用一种更灵活的方式去执法,也在于传递出一份宝贵的信任和教化——对人们的无心之失给予合法尺度内的容错空间,同时教育人们自觉主动地对失范行为纠偏改过。这种执法方式,恰恰是以一种柔性的方式传递法治的温度,以一种温润的姿态彰显法治的刚性。

  柔性执法对执法者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执法者不仅要全面准确掌握法律法规的立意和原旨,还要在执法活动中充分地站在群众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把握执法尺度和传递法治温度中找到最佳结合点,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落到实处。例如,针对路边的小贩、流动的摊位,一些地方采取划区域摆摊、限时段经营等举措,既维护了交通秩序、市容市貌,也保障了群众的经营,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行更多的人性化执法、柔性执法,不断提高执法水平,法治权威和法治信仰必将在全社会更加牢固地树立起来,人民群众必将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法治获得感。

  (来源:《人民日报》)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