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多彩兰州 遇见诗和远方
炎炎夏日,兰州清凉,黄河之滨也很美。
7月23日至27日,“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在兰州举办,全国近百家媒体的社长、总编和记者代表160多人,对发展中的兰州进行全方位的“探访”。他们深入兰州市区、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永登县等地,围绕“工业兰州”“创新兰州”“文化兰州”“生态兰州”“山水兰州”开展主题采访,用精彩的笔墨和镜头聚焦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和闪光点,共同讲好兰州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的精彩故事。
兰州黄河楼夜景
生态兰州
河清树绿的现代化兰州分外妖娆
兰州依山而建、傍水而生。“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视察时,对这座城市提出了殷切期望。近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齐心协力,久久为功,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黄河之滨也很美”已成为兰州靓丽的新的城市名片。
兰州水墨丹霞
数据显示,自2003年至2012年,兰州在国家公布的重点监控城市大气污染指数中的排名中位于后10位,部分年份甚至排在末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不断增长的经济、人口数量,注定了治理大气污染将是一场攻坚战,更是持久战。
2012年4月20日,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整体战攻坚战。“一年全面攻坚、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改善”的总体目标,以工业、燃煤及面源、机动车尾气、二次扬尘污染治理和林业生态增容减污为重点,力争3年使兰州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好转。
兰州在治污路上探索前进。出城入园、驻厂监察、停产减排、煤改气……一系列组合拳打出,污染降下来了,空气开始变得清新起来,蓝天多了。
2014年,兰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3天,标志着兰州市稳定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第二年,兰州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从“污染排名前列”到“空气质量达标”,兰州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探索了好的经验,并在京津冀地区推广。
至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九年持续改善,兰州正式迈入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
“兰州蓝”由“浅蓝”逐步走向“深蓝”,不仅更好地优化了广大市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还极大地增强了对城市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城市的形象、口碑均有了很大的提升,如今已成为人们夏日观光、旅游的佳地。
山水兰州
打造文旅产业融合新业态
七月的金城,花开成海,游人如织。信步黄河风情线上,中山桥,长虹卧波;白塔山,层峦叠翠;金城关,倚岩百丈峙雄关;黄河楼,纵观古今成须臾;黄河母亲,波涛万里入襟怀;悠悠水车,吟唱岁月追段续……在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下,兰州,这座山水之城正在徐徐展开一幅壮丽画卷,奏响“诗和远方”的优美乐章,喜迎来自天南海北的八方宾朋。
兰州母亲河雕像
文化是一座城市旅游发展的强大灵魂,旅游是文化赓续的有力依托,文化和旅游相交相融。兰州,这座山水之城的发展便是遵循了这一规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基本原则,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深挖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沉浸式文旅新业态,从观赏性、故事性、互动性、艺术性等多个维度,增强游客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兰州,有着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黄河的壮美和牛肉面的美味。漫步城市之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文明与包容的特质已经深深融入兰州人的血脉中,成为无形的财富与城市基因,让所有到来的朋友都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温暖,来了还想再来,来了就不想走。
丹霞是自然赠与人类的礼物,散落在西北的各个角落上。在距离兰州市区仅20公里的地方,就有一处古老却异彩纷呈的土地,那便是“水墨丹霞”。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是兰州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一处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地质研学、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景区因分布面积最大、地貌种类最全、形成时间最古老、发现时间最晚、保存最完好、离城市最近、原住居民最少、文化积淀最深、名人经过最多,而素有“九最”之称,自开园至今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等国家级媒体的高度关注,多次登上新闻联播等重要节目。
工业兰州
壮大优势产业重振兰州雄风
兰州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12个工业中心城市之一。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兰州炼油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兰州石油机械厂、兰州通用机器厂等一批重点工程在兰州建成,使其成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20世纪60至70年代,中国第一座浓缩铀厂、第一座炼油厂、第一家合成橡胶厂、第一家现代化“万锭”毛精纺厂诞生在兰州。中国的第一台钻井机、第一台抽油机、第一束化学纤维、第一批合成橡胶、第一匹精纺毛料、第一部雷达、第一颗人造卫星等都从兰州走出或者与兰州有关。
兰石集团生产的产品畅销国内外
经过70多年持续调整发展,兰州工业经济规模持续扩张,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目前,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生物医药等为支柱且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按照规划,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兰州将以聚焦重塑绿色制造产业体系为主线,统筹推进强工业行动,并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着力打造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四个千亿级和有色冶金、建材、烟草、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轻工及食品七个百亿级产业链延伸壮大工程。
嘉宾体验兰州西脉记忆公司产品
2023年是强工业行动实施的关键一年。为攻坚突破大项目,兰州市将持续推进156个强工业项目,并在继续壮大规上企业规模的基础上,落实专家问诊、精准推送、特事特办、新政不来即享等措施,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户以上。
创新兰州
做好强省会行动主力军
实施强省会行动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着眼贯彻黄河国家战略、立足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甘肃省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打造核心增长极、赢得战略主动的重大抉择。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在甘肃省强省会行动工作推进大会上强调,省会强则全省强,省会兴则全省兴。加力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辐射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
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一直以来都是辐射大西北的区域枢纽和经济中心,是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战略基地。强省会行动要求兰州全面提升省会首位度和贡献率,增强省会兰州的区域引领力、全省辐射力。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兰州正在最大限度地激活强省会行动的资源潜力,看齐一流、抬高坐标、担当作为,力争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今年以来,兰州围绕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推出了11项专项行动和313项攻坚举措,建立完善了“1+18+8”攻坚突破年政策体系,着力为全市营商环境夯基础、强动能。此外,兰州市还出台了172件营商环境领域政策文件,推出523项改革措施,积极构建体系健全、机制有效、措施精准的政策体系,并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在服务事项和政策力度上做“加法”,在办事环节和提交要件上做“减法”,在政务效能上做“乘法”,在简政放权上做“除法”,对标全国第一批创新试点城市,推出创新改革事项157项,先行开展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
文化兰州
文化传承和繁荣成就文化自信
近年来,通过实干当先、奋勇争先的不懈努力,兰州基本建成了文化活动阵地随处可达,公共文化服务随时享受,市民文化生活丰实充盈的良好文化生态,也因此成就了这一座开放包容、更具活力、更显魅力、充满温情的“人文之城”和“宜居都市”。
黄河观景台
兰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随着普通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文化需求早已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兰州人的日常生活里,随时随地都可以欣赏到多种不同的文化表演,有戏曲、音乐,还有舞蹈、绘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开始都被人们免费或低价地拥有。
近年来,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依托文化旅游优质资源禀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策划举办系列文艺演出活动,大力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引导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进行文艺创作,旨在进一步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呈现加快推进之势。
特别是今年以来,兰州市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演出,计划开展的演出达700余场次,包括经典舞剧《大梦敦煌》、内容丰富的秦腔展演、格调高雅的音乐会等。同时,还有本土创排的甘肃首部原创交响组曲《南梁颂》、民族歌剧《西风烈》、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等一系列红色文艺作品推陈出新。此外,还先后推出了歌剧《图兰朵》、大型音乐史诗《长征组歌》、歌剧《卡门》等精品剧目。
兰文
- 2023-08-16周末玩转秀美梅州 粤港澳大湾区媒体走进梅州采风行日前举办
- 2023-04-11揭阳市第一届U18八人制足球联赛在市区开赛
- 2023-04-11广东省革命老区村长青村:古朴敦厚,文化之乡
- 2022-12-16省道S504梅潭大桥主墩桩基开钻
- 2022-12-16汕头纺织服装基地再添“省字号”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