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百花台
瓷器的光芒历久弥新
发布日期 : 2023-09-15 09:33:28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 程应峰

  精美绝伦的中国韵味

  中国瓷器承载着精美绝伦的中国韵味,它是中国古代文化之美、艺术之美、文明之美的杰出范例,恰似长夜浩瀚的星空,令人神往,令人迷恋,令人沉醉。可以说,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绝非妄言,而是历史沉淀下的实至名归。不是吗?在英文中,瓷器与中国为同一个词china,这是为什么?因为精美绝伦的中国瓷器足以体现不同凡响的中国韵味,已然得到了尘世之间不同种族群类普遍的认知、认同。

  在中国古代,瓷器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特别是那些归置于皇宫的珍品瓷器,代表着中国文化几千年的精神和梦想,堪称艺术追求的极致和顶峰,令人惊叹,令人窒息,令人仰止。毋庸置疑,每一件精美绝伦的中国瓷器,从整体到细节,从造型到设色到精湛的工艺,都是不可复制的,它活灵活现就是一种极致追求的生活态度,动人心魄,美不胜收。

  这些精美的瓷器,是先贤达人把文人书画和工匠技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结晶。在这些美轮美奂的艺术珍品身上,所体现出的艺术创造力,无与伦比。它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财富,更闪射着人类文明历久弥新的焰火。

  美好的事物从来都是具有极强的传播性,瓷器这东西,从明代开始就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了国外。后来发展到西方在中国定制瓷器,到清代中期,欧洲开始仿制瓷器。在瓷器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可多得的精品。这些精品,国内博物馆有收藏,国外一些博物馆也有部分收藏。

  诗画构架的奇情妙境

  诗与瓷相遇,最直接的方式是在瓷器上题诗,如此一来,瓷便成为诗的载体。反过来,诗也有效地助力着瓷文化的传播。面对精妙的瓷器,文人雅士自有万千感慨。他们的生花妙笔,深邃莫测,让瓷器有了人文意蕴,隽永蕴涵。有形的瓷器因此底气十足,文化艺术价值大幅飙升,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瓷器的美妙,佐以神奇的诗词,最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如陆龟蒙描写秘色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刘祁描写定窑白瓷:“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龚轼描写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宋徽宗描写建盏:“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杨万里描写龙泉窑青瓷:“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如纸。”等等。

  这些诗句,虚虚实实,曲径通幽,平平仄仄,妙在其中。或佐以真象,或施以淡彩,或空明澄净,或酣然若梦……浓郁的诗意,让窑器摇身一变,便有了馆藏般的顶级意味,这,就是诗性的魅力所在。

  中国陶瓷发展到明、清时期,进入以多种彩瓷,特别是以青花瓷器为主流的阶段。此后,无论在青花瓷器或彩瓷器物上,均可见一幅幅完美的山水、人物、花卉、鱼虫、飞禽、走兽等花纹装饰。这些图画取材生动,画法气势磅睛,不受构滞,自由奔放,泼辣清新,简练朴素,富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使人观之,精神为之一振。

  这时光深处的瓷器,带着岁月的味道,没有什么能掩饰它们的光辉。当诗词书画附丽于瓷器,无论是典雅庄重,活泼灵动,还是精致细腻,都给人以恒久的启迪和无穷的回味。只有中国,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才能造就如此妙不可言的融合之美。

  神奇窑变的斑斓绚丽

  中国早期的瓷器以青瓷为主,隋唐时代,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并产生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透雕镂孔等瓷器花纹装饰技巧。五代瓷器制作工艺高超,属北瓷系统的河南柴窑有“片瓦值千金”之誉。柴窑是后周柴世宗官窑,南瓷系统以越窑“秘色瓷器”著名。宋代瓷器以各色单彩釉为特长,釉面能作冰裂纹,并能烧制窑变色及两面彩、釉里青、釉里红等。元代瓷器盛行印花瓷及五彩戗金。明代流行“白底青花瓷”,青瓷有“影青”,瓷质极薄,暗雕龙花,表里可以映见,花纹微现青色。又有“霁红瓷”,以瓷色如雨后霁色而得名。

  窑变色从一种发展为窑变红、窑变绿、窑变紫三种彩。清代生产“彩瓷”,图样新颖,瓷色华贵,以“珐琅瓷”、“粉彩”杰出,又有“天青釉”,仿拟五代柴窑瓷色,还有霁红瓷和霁青瓷等。

  窑变的神奇在于,同一种泥料与釉水,在烧制的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颜色的变化,甚至于同一件瓷器上能表达出不同的颜色,在合适的灯光和角度下,可以展示出独特的意境之美。

  同一窑同一种釉,这一件可以如火焰朱砂,另一件也可以像蓝天碧水。同是红色,可以像鸡血、像朱砂、像胭脂也可以像海棠,而颜色中又可以透紫,紫色中或许泛青,青色中则可以含白,“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让最初的釉色像云一样变幻、多彩、活泛、灵动,任何高手大师都无法凭人工设计而来。这种造化之工,非人力所及,所留下的,是大自然斑斓绚丽的创造之痕。

  窑变的神奇,借助高温为瓷器添彩,其不可预知性和无法复制性,让窑变瓷器具有“举世无双”的艺术生命力,足以一直美下去。

  瓷器入手的无穷魅力

  中国,是茶的国度,瓷的故乡,茶文化和瓷文化有着不置可否的映衬与关联。比如建盏,便在茶文化和瓷文化之间,起到了微妙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人饮茶,在唐代中期已蔚然成风,并开启了品饮艺术的先河。有饮便有煮,烧水煮茶,将煮好的茶用瓢向茶盏分茶。因为饮茶的讲究,到了宋代,便出现了斗茶。在斗茶不断地向更高境界推进的过程中,茶叶、茶具的品质不断提高。当斗茶之风风靡朝野,达到登峰造极时,建盏便应时出现在大众的视界之内。也就是说,建盏的面世与斗茶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用于取饮的实用瓷器,只是瓷器的一部分。更多的瓷器所拥有的,是它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它们争奇斗艳来到人间,让芸芸众生为之痴迷沉醉。可以肯定地说,更多的时候,瓷器是用来品的。当你用心品了,就能品出它的源远流长,品出它的枝叶纷披,品出它所承载的历史蕴含、当下使命,我想,在传承与创新的情愫里,属于中国的瓷器会益发烂漫多姿,精妙动人,光彩熠熠,定当拥有更加璀璨广阔的美好前景。



编辑 翁纯 责任编辑 詹树鸿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