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翻阅潮州
张明远:“潮州青龙庙会”民俗文化探源
发布日期 : 2024-03-01 09:28:38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微信图片_20240301093021.jpg

  潮州府城最大规模的民俗文化活动青龙庙会“营老爷”将按照传统的日子在正月二十四隆重举行。“营老爷”是潮州人民世代传承弥足珍贵的民俗文化。潮州的地理位置俗称“省尾国角”,历史上的多次移民潮来到这大地边缘,他们所携带的传统文化也就在这里沉积下来,经过世代坚守与传承而形成了一片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许多在原来文化中心地带已不多见的文化事像还活在潮州人的生活之中。《汉书·艺文志》转述孔子的话:“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谓都邑失礼则于外野求之。潮州正是“礼失求诸野”之沃野。在潮州人所传承的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便是传统民俗特别是礼俗。礼俗在上古时代便被定为地方治理的重要制度,《周礼·天官冢宰》记“以八则治都鄙”,即以八种制度治理王畿内的各地,其中第六项制度就是礼俗。“营老爷”正是地方治理的重要传统礼俗。下面,笔者便以潮州“营老爷”的名称探源为例,看潮州民俗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渊源关系,从而也为“营老爷”民俗正名。

  “营老爷”是潮州流行的重要传统礼俗,以潮州古城区青龙古庙的营老爷活动最为隆重,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此外,“营老爷”在潮州城乡也普遍流行。我们先来看“营老爷”的营字,这是潮州话保留的上古汉语的字义。《诗经·小雅·青蝇》中有诗句“营营青蝇,止于樊。”《毛诗正义》解释:“营营,往来貌。”,这句诗是说青蝇来来往往绕圈飞然后落在篱笆上。现在有些人把“营营”解释为嗡嗡叫,实为望文生义。按照潮州话所表达的古义,“营老爷”就是老爷来往环绕,也就是巡游。“老爷”在潮州话中代指神明,所以“营老爷”就是神明巡游,或者叫游神。此种巡游不是普通的欢庆游行,而是古已有之的重大礼俗。上古时代有天子巡狩之礼,《礼记·王制》载“天子五年一巡狩”,巡视天下,二月东巡狩,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孟子·梁惠王下》:“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可见,巡狩就是天子巡视其疆域。天子巡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巡视对各地山川神祇的祭礼。《礼记·王制》载:“山川神祇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意思是如果诸侯国君对本地的山川神祇不祭不敬,就要被削减领地。由此可见,这些神祇被尊为本地的守土之神。守土之神不但要在庙堂接受祭祀,也要定期对所守地域巡视,有些地方叫“绕境”,这就是游神礼俗的主要功能,“营老爷”正是这种礼俗的突出典范。虽然难以从历史记载上看到“营老爷”礼俗的产生时间,但从这种礼俗所传承的功能上还可以看到它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源头之水。

  游神绕境的境有小有大,小到绕村落宗族之境,有些地方还不许越过村落界限。也有的若干村落循环接替举行,还有的若干村落联合举行,这些都反映出地方社会的结构和规模。游神绕境的民俗从浙西一直到粤西沿海地带都有流行,但以潮州的“营老爷”最具代表性。潮州的“营老爷”从村落到乡镇直到潮州府城,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区域文化系统。具有府城规模的游神礼俗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因为潮州府城的“营老爷”具有开放性,已经远远超越宗族的界限,所以能够成为潮州区域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标志,成为对海内外潮州人极具凝聚力与影响力的文化载体。

  下面我们再来看“营老爷”的“老爷”这一概念的来源。在潮州,一提起“老爷”,人们就会自然联想到神明,提起“大老爷”就会联想到重要的神明。所以青龙古庙供奉的安济圣王就被称为“大老爷”。

  实际上“老爷”这个名称是一种引申借用。在古代,“老爷”一词曾经是民众普遍尊称朝廷官员的称呼。研究中国史的日本学者岸本美绪曾专门研究过“老爷”一词在中国古代的运用。岸本美绪引述了明清之际一些欧洲人在华南的见闻。他们记述了在华南地区,“每个在中国据有职位,由皇帝任命的军官或官员,统称老爷”。可见作为当时中国南部用来称呼官僚阶层的当地语言中,欧洲人首先听到的是“Louthea(Louthia)”一词。继而,“老爷”一词不断被引申。凡是有功名者都被称为“老爷”。晚明清初的曹家驹在《说梦》第二卷中记述,凡进士出身者称老爷,以一榜得官者称老爷。在《儒林外史》中进一步将“老爷”等同于举人。范进通过童试进学去参加乡试,并为此向丈人胡屠户开口借赶考旅费,招来胡屠户的一顿臭骂:“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在古代,“爷”“爹”原先都是对父亲的称呼,直至唐代才开始用于称呼达官贵人。但明初以前,对官绅的尊称,常用“相公”“官人”或“大人”,15世纪之前,使用“老爷”等含有“爷”字称呼的情况尚不多见。以“老爷”来称呼官员这一用法出现在晚明以后。

  “老爷”一词虽然是对官绅的称呼,却是民众普遍使用。带有“爷”字的系列用语,是普通民众称呼官绅时用的。地方官与有功名者在称呼上司或官员时,则使用“老大人”,“老先生”等称呼。普通民众在称呼官绅为“老爷”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老爷”称谓由官绅引申到神灵,将民俗信仰的神明统称为“老爷”。这种叫法以潮州地区最为普遍也最为典型。为何潮州称神明为老爷最普遍?因为潮州自宋代就号称海滨邹鲁,崇尚传统与正统,既尊崇读书为官,又崇敬神明。潮州古城牌坊街100多座牌坊都是表彰历朝金榜题名之人,在甲第巷、龙湖古寨等街巷中,进士第、大夫第、古庙比比皆是。

  “老爷”一词也并非单纯的引申借用,潮州民众所信奉的地方神的原型很多原本就是官员。青龙古庙供奉的“大老爷”安济圣王的原型就是蜀汉永昌太守王伉。蜀永昌太守。建兴三年,蛮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犯境侵掠。众太守皆降,唯伉不肯反。明代被引入青龙古庙供奉为主神。引入者谢少沧也是潮州籍在云南为官的官员。双忠圣王也是潮人崇奉的两位“大老爷”,即唐至德二年 死守睢阳城抗击安禄山叛乱而死节的张巡县令和许远太守。三山国王也是潮人崇奉的“大老爷”,相传,三山国王本为隋代连、乔、赵三人,因救圣驾有功而封王,镇守粤东的潮州、惠州、梅州交界处的三座名山(巾山、明山、独山)。这些官员的原型不仅因其忠勇被民间奉为神明,而且不断被皇帝和朝廷册封名号。如同皇帝与朝廷任命官员一样。还有一些神明的原型是自然神,以及非官员的人,但成为具有影响的神明之后,大多受到皇帝与朝廷的册封。民众将地方神看成与地方官员一样,具有守土保民的功能,所以民众把对地方官的称呼引申用于地方守护神,二者统称为老爷,只不过二者各有分工,官府老爷主要管日常民生, 神明老爷则主要管天灾瘟疫。如王伉就是因为镇住洪水而入主青龙庙被为安济圣王。在民众的心目中,官府老爷与神明老爷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守土保民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最近,潮州市复建了旧时潮州府衙的镇海楼,旧府衙与青龙古庙一起重新展示了相辅相成守土保民的传统文化格局。

  潮州的“营老爷”民俗继承了悠久的文化传统,体现了民众对于地方治理的传统观念,在各地同类民俗中无疑是最具传统特色的典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以上只是一个简要的正名,作为一个引子,对于潮州“营老爷”民俗非常值得深入挖掘整理系统研究,并将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充分发挥到现代社会生活之中。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教授)

编辑 翁纯 责任编辑 詹树鸿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90017 粤ICP备13030909号-1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