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展现工业设计创新领域前沿成果!湘桥区这个大赛硕果累累!
发布日期 : 2024-06-01 11:37:30 文章来源 : 潮州+ 潮州日报客户端

  

 

今年来,湘桥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领导莅潮调研有关指示要求以及市委常委会会议有关精神,锚定“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品设计能力”目标,成功举办“百千万工程”工业设计大赛,坚持“制造业当家”,助力发展“美学经济”,取得圆满成功。


突出组织保障,广泛发动参与赛事


图片


湘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本次工业设计大赛,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亲自统筹部署,落实区分管领导加强赛事筹备,第一时间成立大赛组委会,全面做好赛事组织、协调等工作。广泛发动,鼓励知名设计机构、美术类院校学生、工艺美术大师、企业设计中心和优秀乡土人才参赛,成功吸引广州、深圳、山东、江西、沈阳等地区86家企业、692名设计人员(含268名高校学生)报名,短短一个月共征集到合格作品811件。经两轮评选,评出产品、产业两大组别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优秀奖6项、入围奖8项,并评选出优秀工业设计师6名。


突出效益导向,凸显工业设计价值


大赛组委会坚持深挖工业设计价值,征集的811件作品亮点纷呈,完美契合赛事“新设计·新发展·新格局”主题,在对潮州文化的创新融合、商业潜力开发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突出美学经济引领作用。



——“潮”味较浓。获奖作品《红桃粿》,设计师运用潮州传统的陶瓷工艺,结合器具实用性,创作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茶具。


——实用性强。获奖作品《光素陶瓷琉璃灯》,设计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陶瓷琉璃灯具规格问题,不仅美观大方,又满足人们的需求。


——创新性强。获奖作品《五谷丰登》蟹篓,设计采用木雕和瓷雕结合的创新,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创造出独特的设计效果。


——商业潜力高。获奖作品《韩公酒瓶(潮府厝角头)》,酒瓶采用独特的“厝角头”造型,只要稍加改造便能成为一盏充满艺术气息的台灯,产品充分考虑文旅市场需求、消费者打卡心理等因素,文创商业路线规划清晰,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作品已开始量产,每年产量达50万件。熊猫杯等十二件高校设计作品与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突出专业规范,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在湘桥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大赛主委会强化保障、精准服务,为赛事专业、严谨、高效打下坚实基础。


图片


——专业评选到位。大赛邀请了市陶瓷行业协会、市工业设计协会、百师园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中潮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基地等多个单位共同参与,并邀请非遗、工艺美术大师、院校专家,百千万乡土人才、行业协会专家、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等组成评审委员会,确保赛事的专业性、权威性。


——宣传推广到位。在潮州日报开辟专栏,对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评委进行赛事专题报道,依托“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南方网等各类媒体,全方位宣传造势,借助多媒体融合宣传效应,持续扩大赛事影响力,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


——公平公正到位。赛事特邀潮州市韩江公证处为大赛提供公证法律服务,公证处全程参与项目路演、评审专家打分、统分、比赛结果展示各个环节,确保比赛全过程的公平公正、规范有序。


此次设计大赛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地展现湘桥区在工业设计创新领域的前沿成果,取得圆满成功,是湘桥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要里程碑。下来,湘桥区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省委、市委领导关于传统产业产品设计工作的有关指示要求,以本次工业设计大赛为起点,积极推动大赛获奖作品成果对接和项目孵化,促进成果产业化与商业化,加快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推动湘桥“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强化主体引育,不断提升供给能力


结合“大招商”工作,以优秀参赛主体为目标,精准引进省内外知名设计企业落户湘桥;加快构建优质工业设计中心梯度培育体系,积极推进国家、省、市三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认定工作,支持本土的设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开展整体转型,推动全区优质工业设计主体队伍持续发展壮大。


强化平台打造,充分激发市场潜力


组织举办工业设计大赛、工业设计推广对接会等活动,打造作品征集、成果转化平台,支持陶瓷等本土制造业企业向专业设计机构、个人购买设计服务,大力培育工业设计市场,加快优秀设计在湘桥落地转化,推动本土陶瓷等产业由“通用设计”向“前沿设计”转变、由“区域品牌”向“创新名牌”转变,不断提升本土企业影响力。


强化设计下沉,加速赋能镇村产业


加强与设计机构的对接沟通,大力引导其运用工业设计的理念,助力官塘牛肉、磷溪卤鹅、铁铺水果等湘桥特色产品的品牌建设,抓好产品深加工、产品开发、品牌设计等工作,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提质扩面。



来源|湘桥区“百千万工程”工业设计大赛组委会

编辑|翁纯

审核|詹树鸿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