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刻刀和画笔记录时代与生活
——曾松龄教授和套色版画《金铺村岭》
□ 郑振强
曾松龄教授和潮州颇有缘分,他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创作的著名套色版画《金铺村岭》取材自潮安凤凰镇棋盘村。正当笔者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准备为《名家笔下的潮州》这个专栏介绍这幅作品时,忽然接到曾松龄教授逝世的讣告:著名油画家、广州美术学院曾松龄教授于2024 年5月29日20 时在汕头家中无疾而终,享年85岁,安详地离开了我们,与世长辞,让人深感无限的悲痛和惋惜!本文根据笔者对曾松龄教授的交往和综合相关资料写成,以表达对曾松龄教授深深的追思怀念。
金铺村岭 (套色版画) 曾松龄作 入选“中国版画30年”赴法国展出。
曾松龄,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广东省越华画院院长,汕头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1939年出生于广东省揭西县,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他又曾多次赴家乡汕头从事美术、美术培训以及新的大学系科建设的工作,曾兼任汕头大学美术设计系主任。
曾松龄教授一生创作勤奋,曾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览,主要有:1990年,“曾松龄油画展”,台北、高雄;1991年,“曾松龄水彩画展”,新加坡;1991年,“曾松龄油画展”,法国巴黎;1997年,“曾松龄油画展”,深圳;2008年,“曾松龄油画展”,广州美术馆;2021年,“朴素的意义——曾松龄作品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2023年,“朴素的意义——曾松龄作品展”,汕头。
曾松龄教授作品还多次参加联展:1988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12人展”,台北;1992年,“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吉隆坡;1993年,“中国油画精品展”,新加坡;1996年,“中国艺术大展”,北京。
曾松龄教授出版多部作品集:《曾松龄油画集》,1990年;《阳光天堂——曾松龄水彩画集》,1991年;《曾松龄速写集》,2000年;《曾松龄油画精品选集》,2005年;《曾松龄油画选集》,2008年;《水墨松龄——曾松龄中国画集》,2017年。
曾松龄教授一生善良正直,待人诚恳,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德艺双馨,无私奉献,为艺鞠躬。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潮州开元寺展出的《陈望、杜应强、曾松龄美术作品联展》第一次知道曾松龄的名字和欣赏他的作品。尔后几十年,我曾多次到广州美术学院拜访他,聆听教诲。退休后他常居汕头,我们接触的机会更多。“曾松龄是新中国自己培养起来的新一代中国本土油画家。他的油画艺术之路与中国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同步行进的,他的作品不仅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更与那个时代所倡导的现实主义有着血肉般的紧密关系”(林钰源:《曾松龄:朴素的现实主义者》)
曾松龄曾经历了从中南美专到广州美术学院的学习过程,并在油画系工作及任副系主任;他曾被借调多个革命历史纪念馆创作历史画;他还曾参加法国赵无极讲习班的学习以及筹建巴黎艺术城广州美院油画室等……而他的艺术历程则跨越了激情燃烧的革命建设年代和经济腾飞、思潮跌宕的改革开放阶段。他的经历可谓丰富,他所觉察或介入的社会抑或艺术现象也足够缤纷,可以说,他是一个深入到时代肌理当中的艺术家。然而,他在观察和投身时代激变中的各种取向时,却又保持着自己坚如磐石的认知和信念。无论他的艺术作品还是所进行的各项艺术事业,都给人以坚定和朴素的印象,他按照自己的理念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正如曾松龄教授自己说曾说过:“最朴素的美感是我终生追求目标。”
2021年3月5日,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朴素的意义——曾松龄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教授胡斌在展览前言中写道,曾松龄的油画作品主题与当时的主流大体一致,比如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以及革命历史斗争等,但他的画面还保持着某种学院派的色彩和造型的素养,而并未走向那“亢奋”的主流塑造模式。他的风景画用色丰富,讲究光色变化,笔触简括自然,充盈着一股明朗清健的抒情意味。而新时期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的风景画越来越占据主要位置,描绘崖石江海的场景日益增多,而画面的诗意也日渐凸显。他的水彩画多为水气充沛、色彩明丽润泽一路,于寥寥数笔、水色流溢间呈现景致的丰富面貌。他晚年多作国画,亦是在笔致错落有序、色墨交汇之中写就各种云山村寨之情状。总体说来,他的作品多以日常平凡事物和景象为题,造型坚实却不板滞,色彩绚烂而不聒噪,以一种一以贯之的具有某种书写性的写实来呈现其所见所感。
曾松龄教授喜欢金色的调子,从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油画《金谷山村》、套色版画《金铺村岭》皆可见一斑。他善于画面色彩的调度,从各种高级灰调中提炼凸现响亮的黄金调子,给人以饱满健康、阳光灿烂的生命启示。
生活一直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里介绍的这幅套色版画《金铺村岭》创作于1973年。1972年曾松龄教授和汕头地区文艺创作室刘幼陶、文继明和潮州刘守震、黄孝仁等画家赴凤凰山棋盘村写生采风,画了一批速写素材。这幅套色版画就是曾松龄根据当年在棋盘村村口写生的一个景色,后经画家构思、升华为表现一个的丰收场面,画面描绘喜获丰收村民们在晒谷场上辛勤地劳作,一派繁忙而紧张的景象:晒谷、扬谷、装谷、运谷,一条龙而有条不紊。晒谷场背后是具有山区特色的农居错落有致,远处的高压电架,显示农村蒸蒸日上的新气象。整个画面在一片金黄色调笼罩下,阳光灿烂,热烈响亮,它告诉人们这又是一个丰收年景!
木刻版画是一种属于凸版版画。它在平面木板上用木刻刀根据构思好画稿进行刻制,后经拓印而成。黑白木刻版画(黑白版画)只在一块木板上直接完整地表现主题、刻画形象,并用黑墨在白纸上拓印,套色木刻版画(套色版画)则是指以几块木版套印出两个以上的版画。套色版画《金铺村岭》成功地运用版画的艺术语言,包括刀法、肌理、印痕和具有色彩倾向的金黄色调,较好地把握作品主题的表现。作品不流于刻板,刀法多变且协调统一,夸张渲染而不流于矫饰失真,营造出一个使人感到画家的匠心和艺术功力的圆熟境界。
套色版画《金铺村岭》问世后即获得各界高度评价,入选多个画展,当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和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还分别出版了单幅彩色画页,1980年,入选“中国版画三十年展”,赴法国展出。
这幅作品是画家对生活的观察、思索、体悟而谱写强烈而响亮的乐章,虽留有特定时期痕迹,但恢宏、健康、积极的主题,作品所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语境,显示了画家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和体现时代精神的前瞻性,呈现在画面中的美好与理想,而产生持久的艺术魅力,五十余年后的今天看来仍不失是一幅好作品!
来源|潮州日报
编辑|郭洵汐
审核|庞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