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光洊锡坊
□ 陈贤武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恩光洊锡坊,在大街。为封尚书翁玉建。”
恩光洊锡坊 郑鹏 作
翁玉(1474-1549),字文璜,号梅斋,明揭阳鮀江里举登村(今属汕头金平区鮀江街道)人。父翁可,人称“义叟”。《翁氏举丁族谱》有一篇翁万达代梅斋撰《思德堂记》记载,翁可为乡里豪强所不容,横加构陷,获罪而谪发外地充军,导致一家失去民籍。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2014年中华书局)中谈到明代的军制规定,常备军由两百万“军户”提供,每户出丁男一人,代代相因不变。设立军户的目的,既在于保证兵员的来源,又在于保障“民户”不致因战争动员而受到征兵的骚扰。所以当翁可之妻杨氏在碰见未成年的军人赴戎边疆时,马上想到“我夫之难未解,后世子孙亦当如是”,立下了替夫申冤誓愿,前后四次上京城告御状,终于如愿以偿,使丈夫得以垂老之身脱离军籍,重返故乡,子孙“免戎行,并生宁”。翁可有子四,翁玉行三。他壮年丧妻,父亲又充军在外,过着清贫艰辛的生活。他素以“经术著声”,在为父辩冤而无缘于功名之后,“犹时时诵说经义,授里中子弟”。长子翁万达自幼在他督导下读书,亟望其能光宗耀祖。万达于嘉靖五年(1526)登进士第,随着仕途的青云直上,举丁翁氏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变化,翁玉因此而四次受到朝廷封赠,后两次,翁可也跟翁玉一样受封为兵部右侍郎,晋兵部尚书。万达的弟弟万程和儿子思佐也依例受荫。家族的制度化建设也就开始了,由于翁万达长时间在外为官,责任由翁玉承当起来。严嵩在《明封资善大夫兵部尚书梅斋翁公神道碑铭》说:“尚书历官久,归俸于公,公为置义田,供祀事、恤族之孤寡贫乏者。”翁氏所创义田多达千石。与此同时,这个家族也开始在地方上发挥自己的影响,“又购地建亭,月旦集父老读乡约其中,以化导乡人……公之居乡也,岁歉,为有司主赈事,序给惟允;不足,益以己赀,乡人多所全活。”通过科举,举丁翁氏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处于社会下层默默无闻的小姓,迅速完成家族的建构,上升成为地方望族。
在封建社会里,士与农两个阶层并无明确的界限,但他们在社会等级结构中,显然不处在同一层面上。普通农家子可以利用科举这登龙的天梯,上升到士绅阶层。除了他自己身荣之外,通过父祖子侄的封荫,与接下来的免役减赋等等,整个家族的社会经济地位也跟着上升,还通过在府城、县城树牌坊以彰身份。翁氏家族可谓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翁万达因久在边防,远离故土,思念父亲翁玉,曾命画工绘《海居图》一幅,当时按察使杨宣、左参政陈耀、右参政刘玺等人“乃各缀一篇图次,原本德业,归美世家以慰”。翁玉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八月初七卒于乡,明年二月“壬子,赐兵部尚书翁万达父玉祭葬,从其请也。”(《明实录·世宗实录》)“皇上遣官致祭、营葬事,祭且以我先母许太夫人共焉。异数也。”(翁万达《明累封资善大夫兵部尚书先君梅斋暨累赠夫人先母许氏合葬圹志》)这是因当时翁万达功劳大的原因。葬于揭阳地都铁场山,《明史·翁万达传》载:“万达事亲孝,父殁,负土成坟。”就是翁万达亲自背着土为父筑墓。墓葬区占地约250亩,包括东西墓道、四亭五坊十二神兽、主葬区等部分。墓道俗称墓引,东西相距约150米,各有碑记;四亭即神道碑亭、继母亭、龟亭、鳖亭;五坊为“孝义坊”“继母坊”(翁玉继妻杨、黄二氏墓)“御葬坊”“玄城坊”(背镌“梅丘”)(现仅存四坊,另一坊不明名称。)十二神兽立于墓道上;主葬区包括主墓区和继母墓区。墓地西南有神道亭,高4米,宽3米,四柱翘檐尖顶,穹顶镌八卦阴阳太极圈,碑高2.4米,1.6米,厚0.23米,碑墩高0.8米,宽1.8米,由时任内阁首辅严嵩撰文、次辅徐阶书丹、礼部尚书盛瑞明(潮州人)篆额的《梅斋翁公神道碑铭》,正文直书,凡九百三十字。正面有一三门四柱的“御葬”(严嵩书。背镌“瀛洲旷典”篆书,广东布政使周鲲书)坊,高7米,下面有铭记,刻着当年奉旨参加营建的钦差兵部侍郎、佥都御史周延、钦差两广总督顾寰为首的广东各级官员21人的题名。尤以《碑铭》之文字简洁明丽、书法端庄秀美、篆书古朴典雅,兼之参与者位尊职高,故此碑有学者以为堪称“三绝”。墓碑青石刻字:“明封资善大夫兵部尚书梅斋翁公、赠太夫人许氏墓”。1988年列为揭阳县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缺少维护和周边石材产业的开发影响,文物保护状态不容乐观,亟待保护修缮。
恩光洊锡坊在今市区太平路东门街口北侧。坊字两面同。
恩光:古代帝王或朝廷给予臣民的恩惠。洊锡:一次又一次赐给。洊:音jiàn,古同“荐”,再;屡次。翁玉前后四次受朝廷封赠,翁万达《合葬圹志》言其曾“敕封承德郎、户部主事,加封中宪大夫、广西按察司副使,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资善大夫、兵部尚书(正二品)。”
坊建于明嘉靖年间。据饶宗颐总纂《潮州志补编·古迹志·坊表》记载,此坊于1924年为潮梅善后使洪兆麟拓马路时拆毁。因坊没留下照片,2009年重修,参考其他牌坊而移建于东门街之东平路西侧。下枋镌有“明资善大夫累封兵部尚书翁玉”。
坊额重书者欧阳中石(1928-2020),山东泰安人。1981年在北京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书法艺术专业,是我国第一位书法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
来源|潮州日报
编辑|郭洵汐
审核|庞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