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村的呼唤
发布日期 : 2024-10-08 16:26:22 文章来源 : 潮湃 潮州日报客户端

远村的呼唤

□陈丹玉

当我写下远村,我身在何处?

或者该问的是,我心在何时?

8571728348404325.jpg

犹记得初三的那一年,我的好同学转学去了铁铺中学,打破了八年来学习成绩“她一我二”“她二我一”的竞争局面。我一下子没有了对手,真是惆怅不已。

离乡求学的她要在铁铺中学住宿,周末才能回家。自小相伴,经常互相出题考对方,生活中偶闹矛盾又迅速和好的两个好朋友,突然被分开,这称得上是少年时代的大事件了。那十公里的距离,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遥远。

那时,我还没有去过铁铺镇,这个传说中盛产茶叶的地方。

此后几十年,我的车轮滚滚,方向却总是向着西边的城市,倒转车头奔赴铁铺的机会极少极少。

远,似是错觉,亦是事实。

甲辰年初夏,文友们相邀去铁铺镇的八角楼村采风,我心中一阵雀跃。远村在呼唤,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抛下一切,欣然前往呢。

若说有乍见之喜,这喜便从八角楼村的古民居来。

八角楼村的历史传统建筑,规模很大,约八千平方米。这一大片古民居的外墙和屋顶都保存完好,古村落格局清晰可辨。

仔细观察,许多老厝既保存了古色古香的建筑元素,亦适当增添了现代的生活配套设施,使得房子的居住价值得到延续。可观赏,可研究,可居住,此乃古民居保护之上策。

八角楼村的陈氏宗祠“五昌堂”,由其先祖五兄弟合建而成,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坐北朝南,为传统潮汕民居的“驷马拖车”格局。在这座气势恢宏的祠堂里,无论是举办宗族活动,还是与各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空间都显得充裕,布设也可随机变换古韵与新意。

当我坐在“五昌堂”的大厅里,仰头观赏梁上精致的木雕装饰时,一群小鸟嬉戏着从天空中俯冲下来,绕着大厅盘旋飞翔。叽叽喳喳的鸟鸣声纷纷洒落,回荡在古老祠堂的四壁之间,像是来自天宇的祝福,又像调皮的小孩的逗弄,使人不由得心一动,笑意随即挂上了嘴角。

我惊奇地发现,没有一只鸟儿是从大门飞进来的,它们有它们的通途。原来,天井的存在,不只为了迎接无限风光,更是为了迎接天空的佳客。百年、千年,这份诚意不变。

八角楼村最有建筑特色的是八角楼寨,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寨围呈八边形,前后左右四边较长约五十米,其余四边较短不足二十米。绕寨围一周建房二十七套间,寨中间为两进潮汕四合院,后进有阁楼。八角楼寨独特的八卦图形态古韵悠长,风姿卓然,成为村庄别具一格的古建筑景观。

行走在八角楼寨中,时间仿佛慢下脚步。褪色花窗上的斑驳刻痕,引人遐想;八角水井的清凉幽深,牵动情思。月洞门敞开胸怀,一任优美柔和的线条,团团地圈住了整一个人。你轻轻地穿过门,又轻轻地走回来,小径为你而开,起点亦是终点。自在徜徉在这古老的楼寨中,世事纷扰自可忘,你只需守住一个意念:家园护我,祖德佑我,我是一个有根的人。

将根深深扎进土里的,还有村里的名树古木。

八角楼村娘山头,有16棵古芒果树,已逾三百年树龄。这些古芒果树龙盘虎拏,观之动人心魄。

壮硕的树干,须得两个人才能合抱。树干形状多变,有的地方像凸起的脊背,有的地方凹陷成洞穴。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洞,便是故事生长的地方。不知有多少人,在树洞里藏过“珍宝”,也不知有多少小动物,在树洞里躲过寒风苦雨。或许有那高明的画家,能够绘出这些树干的苍劲质感,以疤节法、竖皴横皴点皴法,与树神交,代树立像。

古树树干予人以震撼之感,它们的树冠葱葱郁郁,却是令人安心振奋。每一片青翠的叶子,都闪耀着生命的绿光。一树绿叶,便是一部生命的大合唱。这合唱在每年的夏季到达高潮:枝桠间由疏变密,结满了芒果。挨挨挤挤的绿芒果,一个个挺着圆鼓鼓的肚子,贪婪地储存着营养和水分。它们长啊长啊,竟长成相似的大个子模样,让人分不清谁是芒果兄,谁是芒果弟。

游客们从芒果兄弟的底下走过,空有满眼的羡慕。每一个人都在想:“树这么高,要怎样才能摘到呢?”我想起摘橄榄的长梯子,又想起“液压振动摘果机”,然而这些工具都不合适。只好相信,八角楼村里有身手敏捷的摘果人,无惧树高枝远,能揽获这数不尽的甜美果实。

同为近,异为远。八角楼村的楼寨和古木,皆我家乡所无,观赏之间,我心中充满了新鲜新奇的感觉。抑制不住强烈的分享欲望,我将现场拍摄的美照发给少年离别的那位好同学,她看到马上回复:“八角楼!那个挺翘的檐角,最为独特。古芒果树,当年我还抱过。”

看来,久居广州的她,还保留着少年时游历村庄的记忆。我很高兴,我们的印象,总有重叠的地方——如此刻在谈论着的古寨与古树。我想象着少年的她,微笑间独自抱住一棵芒果树,清莹的目光向上游走,绿叶翻涌成夏,蝉声如瀑噪响。那微妙变化的场景美极了,使我突然明白——各自更好地成长,是一切分别的理由,而脚下的村庄,熟悉的阡陌,每一簇绿植都在温习着回归与重逢。

如此安宁,如许美好的八角楼村,在中年人的回望中,或迟或早,会化成诗,化成画,化成一声悠长悠长的呼唤。


编辑|郭洵汐

审核|詹树鸿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