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奓
卢放民
奢、奓二字上古为书纽五部,潮语读为﹝徐呀1﹞。辞书有将它们分为二字,其实乃同一字,前字为小篆,是形声字;后者为大篆即籀文,是会意字。潮语用通俗常见的“奢”。
《说文》:“奢,张也。”《左隐三年传·注》:(190)“奢,夸矜僭上也。”张,张大,就是夸大其词;夸矜是炫耀显摆。潮人将其活用为动词,如:“件事给﹝戈衣4﹞他奢到大过天。”“奢到伊个囝做神童。”“奢伊有特异功能,手到病除。”“他敢奢,我毋﹝秧6(合唇)﹞敢听!”潮人在评论一个说大话,爱夸耀的人会说“伊个人好奢”,其潜词是,此人说话不实。有潮音字典将奢作“车”,二字双声叠韵,但形异,义更不相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情奓意奢,说事颇过其实。”情志张大,意气夸矜之人,当然爱奢、敢奢,说事不能实事求是也就不足为奇了。
俗语“奢大奅﹝颇欧3﹞”,吹牛皮;讲大话。潮语叫“大拉拉”或“拉誧﹝颇污2﹞”。不可作“车大炮”,这是完全没有训诂学根据。那么,潮人的用字又有何依据呢?《礼记·表记》:“不自大其(191)事。”注:“大,誇也。”《说文段注》:“奅,大也,此谓虚张之大。”奢是张大;大是夸大;奅是虚大。“奢大奅﹝颇欧3﹞”乃近义连用,就像今之“假大空”或“扶拍托”道理完全一样。换从另一个角度,《说文段注》:“奢,张也。张者,施弓弦也,引申为凡充斥之称。”据此,将其理解为:话中充斥了夸大、虚张的言词,不也可以吗?
“奢到支旗合﹝哥亚4﹞支柄”,“奢到支旗缀﹝多锅2﹞支柄”“奢到定影定迹”,吹得天花乱坠,像煞有介事。
“敢奢敢侈﹝胎衣2﹞”“会奢会侈﹝胎衣2﹞”,《说文》:“侈,一曰奢泰也。”贬评那些好出风头,表现夸张,爱博眼球的人。如:“敢奢敢侈﹝胎衣2﹞,毋﹝秧6(合唇)﹞知羞﹝思妖2﹞礼﹝罗衣2﹞。”
编辑|蔡杨
审核|梁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