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卓群
近日,拜读了潮州知名作家、诗人陈耿之的《十咏韩文公》,深感这组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陈耿之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妙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韩愈在潮州的功绩以及其留下的深远影响,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今特赏析点评,以飨读者。
在七律《一代文宗枕未安》中,诗人开篇便描绘了韩文公初至潮州时的不安与孤独,“一代文宗枕未安,蛮荒瘴疬影形单”,将韩愈所处环境的恶劣与艰难生动地呈现出来。随后,通过“举贤赵德兴州学,陶范儒家化典藩”,赞颂了韩愈在潮州兴学重教、推行儒家礼教的功绩,体现了他对潮州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文伴众生驱鳄灭,名垂千古念韩欢”,则以豪迈的语言赞美了韩愈的文学力量和他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尾联“居潮八月深情谜,有爱于民不绝弹”,强调了韩愈在潮州短短八月却留下了无尽的深情与功绩,其爱民之举值得永远传颂。整首诗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情感真挚,将对韩文公的缅怀与敬仰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与之相呼应的姚继新兄的原玉《祭韩文公》,同样以韩愈被贬潮州的遭遇开篇,“奏章获罪出长安,夕贬潮阳宦路单”,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接着,“祭鳄檄文驱顽恶,释奴举措革篱藩”,列举了韩愈在潮州的一系列善政,凸显了他的果敢与担当。“育才兴学一方盛,治水祈霖百姓欢”,进一步阐述了韩愈在教育和民生方面的贡献,使百姓安居乐业。最后“后至诸君当镜鉴,莫教岁月自轻弹”,则以劝诫之语,希望后人以韩愈为榜样,珍惜时光,有所作为。两首诗相互映衬,共同展现了韩愈在潮州的伟大形象。
七绝《广济桥临眺忆韩公》次赵鼎诗韵,“鱷渡秋风留遗响,潮平两岸颂尧年”,以秋风中鳄鱼渡江的传说留下的余音,以及两岸潮水平稳百姓歌颂太平盛世为背景,烘托出韩文公的功绩在岁月中依然被铭记。“师徒献策韩公纳,广济桥中忆大颠”,通过回忆韩文公接纳师徒的献策,在广济桥的情境中追忆大颠,展现了韩愈的开明与智慧。
赵鼎的原玉“老矣潮州韩吏部,饥餐渴饮似当年。明明月夜长相照,莫怪无书寄大颠”,以一种沧桑的笔触描绘了韩文公在潮州的生活状态,明月依旧,而人事已非,流露出对韩文公的深切怀念。陈耿之的次韵之作在继承原诗情感基调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对韩文公在潮州事迹的独特感悟。
《谒韩祠橡木》,开篇“形如华盖携花还”,生动地描绘了韩祠橡木的形态,如华盖般壮观,而“携花还”又增添了几分诗意与灵动。“衰盛稀繁俯仰间”,则在感慨橡木的兴衰变化,于俯仰之间,尽显岁月的沧桑流转。诗人将目光聚焦在刺史当年栽树之处,那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韩愈功绩的象征。尾句“尚书名赋耀韩山”,以“耀”字凸显了韩愈的文学成就对韩山的光辉映照,使韩山因他的名赋而熠熠生辉。整首七绝,在有限的篇幅内,巧妙地融合了景物描写与历史追思,让读者在欣赏橡木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韩愈的精神力量穿越时空的持久影响力。
《远眺韩祠》,开篇“韩水长流向海行”,以韩水的奔腾不息象征着韩愈精神的流传千古。“文公祭鳄鬼神惊”,突出了韩愈祭鳄这一壮举的震撼力,连鬼神都为之惊动,足见其气魄之大。“江山易姓千年少,胜过群雄万马争”,用“江山易姓”这一罕见之事,强调韩愈对潮州的巨大影响,其功绩超越了无数的群雄纷争。整首诗气势磅礴,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结合,赞颂了韩愈的非凡成就。
《春日潮郡北堤祭鳄台即景留咏》是一首五律,格律严谨,意境优美。“朱栏通曲径,绿浪托虹桥”,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线条优美的画面,朱栏、曲径、绿浪、虹桥,相互映衬,展现出春日北堤的生机勃勃。“渡口云亭立,航标碧水翘”,继续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周边的景物,云亭矗立在渡口,航标在碧水中翘起,宁静而祥和。“木棉丛绽蕊,火焰树相招”,通过描写木棉绽放和火焰树相迎,增添了春天的热烈氛围。尾联“祭鳄韩公佑,千年煦色韶”,则呼应主题,强调了韩愈祭鳄带来的福祉,使得此地千年以来都沐浴在美好的春光之中。整首诗情景交融,层次分明,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潮郡北堤的美丽景色和韩愈的仁德遗风。
在《赞韩公驱鳄》这首七绝中,“赞誉河山众望高,韩文似海独扬旄”,开篇即给予韩文公极高的赞誉,以山河之誉、文海之阔来烘托其威望,“独扬旄”一词更是凸显了韩文公的独特与卓越。“公为民庶驱凶鳄,液醤于今变美醪”,则具体描绘了韩文公为百姓驱逐鳄鱼的功绩,将昔日的艰难困苦化作如今的美好生活,富有历史的纵深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韩文公的爱民之心和其功绩的深远影响。
《木棉花开忆韩公》这首《菩萨蛮》,意境开阔,情感深沉。“参天古干红梭织,赤龙吐焰萌芽碧”,以生动的笔触描绘木棉花开的盛景,仿佛赤龙吐焰,充满生机与活力,为下文忆韩公营造了壮美的氛围。“叠榭似云楼,携春来遣愁”,借景抒情,云楼叠榭之中,春天的到来似乎也能驱散忧愁,巧妙地将自然之景与内心的情感相融合。“雄文千仞立,祭鳄江流急”,高度赞扬韩文公的雄文如高山耸立,而祭鳄的行动则如江流般急切,展现出韩文公的果敢与担当。“万炬颂迁程,丰碑留阁亭”,以万炬之光歌颂韩文公的迁谪历程,其丰碑留在阁亭之中,永为后人铭记,表达了作者对韩文公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夜读韩公<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这首七绝,“昌黎潮郡初南食,数十鲜烹击钵催”,化用“击钵催诗”的成语,展现出韩文公初尝潮州美食时的情景,仿佛能看到诗人在急切地以诗记录美食。“橙汁辣椒芼以品,佳肴美馔似珍瑰”,通过对食材和调料的描绘,凸显出潮州美食的独特魅力,也让读者感受到韩文公对潮州饮食文化的关注与赞赏。
在第九首《潮州竹竿山礼赞,次郑板桥诗韵》中,诗人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韩愈在潮州驱鳄治水的壮举。起句“侍郎驱鱷世称雄”,直接称赞韩愈驱鳄的英勇无畏,树立了其英雄般的形象。“当日巡堤步履匆”则生动地展现了韩愈为了百姓不辞辛劳、奔波忙碌的身影。而“插下筠篁修水坝”这一想象中的细节,充满了画面感,让我们仿佛看到韩愈带领民众积极投身水利建设的热烈场景。尾句“竹竿山下颂韩公”,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对韩愈的赞美与歌颂,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此诗在韵脚的运用上和谐自然,与郑板桥原诗韵相承,展现了诗人扎实的诗词功底。同时,通过对传说故事的巧妙引用,增添了诗歌的传奇色彩和文化内涵。
第十首《韩江问秋偶感》同样韵味十足。“桂花初绽报金秋”,以桂花绽放点明时节,为全诗营造出了一种清新、美好的氛围。“山水含霞戒棹舟”化用成语“戒舟慈棹”,将韩愈在潮州接受大颠和尚建议,融合儒佛思想以治潮的典故蕴含其中,富有深意。“韩愈大颠千古颂,治潮八月击中流”,直抒对韩愈和大颠和尚的颂扬,强调了韩愈在潮州短短八个月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其功绩足以在历史长河中激荡起不朽的浪花。
陈耿之的这组作品,语言优美,韵律和谐。他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他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上也下了一番功夫,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陈耿之先生更在内容上深入挖掘了韩文公的事迹、精神和文化贡献。他将历史与现实、风景与情感、美食与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对韩文公以及潮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这组作品既是对韩文公的致敬,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