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乡情怯
李英群
“近乡情怯”这一成语,脱胎于初唐诗人宋之问的《渡汉江》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有诗才,曾得到武则天的赏识,仕途一片光明。但武则天失势他因站错队,被贬到岭南的泷州去。因经受不了岭外艰苦的生活,半途就偷偷跑回来,他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怀念故乡故人,又怕见故乡故人;既怕故乡物是人非,又怕故乡人事变化,一个离乡多年的游子,既会对故乡多年毫无发展变化而伤感,也会因故乡巨变觉得陌生而失落。总之,近乡情怯成了游子归来的共同心境,引起共鸣。
月是故乡明。哪个游子不思乡?鲁迅在一个寒冬乘船回他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是否返乡情怯,他没用这词,却有很具体的描述:渐近故乡时,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我年轻时离开故乡那个小村到城里读书,此后定居在城里已近70年了。以前也常回去,每次都见到一些小变化,觉得很正常、很平常。
我的弟妹们也早就离开家乡在外地工作安家。家中就只有老双亲。父亲去世后,二妹把母亲接到汕头与她同住,故乡没有了同胞亲人了,算起来已有二十多年没回故乡了。
前年春节过后,故乡的堂妹小琳专门来车接我回故乡。
那天日色正佳,渐近故乡时,从车窗外望,但见明丽的蓝天下,是一片连一片的两三层小楼住宅,虽不甚整齐,但都显洁亮;从公路转入村道,路虽不甚宽,但都很笔直。进村不远就是一个停车场,停有小车和摩托车。
下了车,在村中走走,迎面而来的乡亲几乎都不认识,他们与小琳打招呼。有年长些的,小琳会把他们介绍与我,相互点头“哦哦”,没有我小时候有一位城内人入村,全村注目的盛况。
行了好久,不单没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乡村图景,一只三鸟都不见,更别说牛羊猪狗了。
村中的小河仍是那个流向,姿势还在,但没有我小时候两岸的杂树繁花、蜂蝶飞舞的热闹,全是整齐的石岸。村中心有个文化广场,有简单的运动器材摆着,沿小河岸边的路是彩色地砖!
见不到一块绿色田野,屋与屋之间偶见一空地,长满杂草,没有种菜。那是宅基地!
到老屋去巡了一阵,与两位儿时伙伴喝茶。逗留不足半天,我就告别故乡。呵,这是我的故乡么?我记不到记忆中的一点影子,连河边的踏头(码头)都不见了,那座老爷宫虽仍在原地,也修整得很光鲜,不是记忆中的样子,一直是村中标志的高高刺桐树也消失了。这不是故乡,没有乡愁的故乡,只能说是我原乡所在地。
我的故乡是欣欣向荣的农村,与鲁迅那没有一点活气的荒村判若云泥。他的心是悲凉,我却有几分惆怅。我明白,我这是一肚子不合时宜!
今年初,我妹妹邀我再回故乡看景星庙会活动,我说你回去,走遍全乡里十个自然村,都给我拍一组村容村貌的相片。她答应了。
我在等待相片期间,脑子里蹦出杜甫的《述怀》来:“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真是情怯啊,既欲问消息,又畏消息来!
果然,十个我以前很熟悉的自然村,都成了陌生地,而且村村同貌,气派十足新乡村!
我心中充满矛盾:既为乡亲过上近乎城市人有电有水龙(自来水),有洋楼小车的生活感到欣慰,也为故乡不再有我熟悉的旧物而惆怅失落。
近乡情怯,我几乎是思乡情怯,不敢与人提及故乡,更别说再度回乡看看。
这是一个心结,带病态的心结,时不时会缠得我不安宁。
近日,这心结让好友老关给解开了。他笑我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有什么好纠结的?近乡情怯,是一种很美好很深沉的爱。怀旧是美,是乡愁;喜新是美,是向往,是追求!
近乡情怯,因为你爱得深沉,特别在乎他的一点一滴变与不变。如果你对故乡毫不在乎,他的存与亡、兴与衰都无所谓,你是不可能情怯的!
呵、呵呵,我的情怯,我的纠结,竟然是对故乡爱得太深沉。老关老关,你这话醍醐灌顶,令我茅塞顿开!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编辑|张泽慧
审核|詹树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