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节,英歌舞再次“火出圈”,成为潮汕地区的“年味担当”。如今,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正大步迈进校园,在年轻一代中掀起传承热潮。
非遗巡游活动中,联正实验学校小学部的少年英歌舞队惊艳亮相。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庄园 摄
在2025“潮州青龙庙会”非遗巡游活动中,湘桥区联正实验学校小学部的少年英歌舞队惊艳亮相。小舞者们身着绚丽服饰,脸上绘着斑斓脸谱,手持双槌随鼓点舞动,虽年纪小,表演却毫不逊色。
扮演“小时迁”的二年级小学生秦米雍兴奋地说:“英歌舞太帅了!准备表演时,我不仅学会好多帅气动作,还更了解‘时迁’这个人物。”
联正实验学校小学部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英歌舞训练。
英歌舞走进联正实验学校,是一次机缘与热爱的邂逅。该校小学部副校长骞国建介绍,这支少年英歌舞队由44名二三年级学生组成。在去年秋季校运会筹备期间,203班班主任老师刘婷婷萌生了将英歌舞元素融入班级表演的想法。这一构思得到家长们的一致支持。随后,班级聘请舞蹈老师对表演进行编排。今年借着“潮州青龙庙会”非遗巡游活动契机,学校邀请专业老师,对学生们进行集中训练。为了让学生理解英歌舞精髓,老师还讲述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让学生在训练中爱上英歌舞,领悟其文化精神。巡游当天,小舞者们一登场就吸引众人目光。这次表演不仅是一次展示,更是英歌舞在校园传承的重要成果。
联正实验学校小学部的学生画上英歌舞脸谱准备参加文化巡游。
联正实验学校的经历,只是英歌舞进校园的一个生动片段。在潮州,越来越多的学校正积极推动英歌舞走进校园,湘桥区城南小学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城南小学学生在英歌舞者的带领下学习英歌舞的基本动作。
在2月25日课后服务大课间,城南小学操场上鼓声雷动。当天,二十余名专业英歌舞者的精彩表演让二年级师生沉浸其中。他们变化多端的阵型和强劲有力的动作,给师生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互动环节,英歌舞表演者亲自示范教学,孩子们热情高涨,手持特制小木槌认真学习,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一招一式虽略显稚嫩,却满是对传统文化的热忱。209班吴沐可小朋友涨红着小脸,将双槌舞得虎虎生风,她笑着说:“原来英歌舞这么有趣,像打功夫一样,我感觉自己更了解家乡文化了!”
城南小学学生章知然(黄色衣服)在2024年潮州国庆文旅系列活动中进行英歌舞表演。
在潮州,英歌舞进校园已成热潮。越来越多学校意识到,英歌舞进校园的意义远不止一场表演,既能丰富校园课间活动、助力学生加强体质锻炼,还能让学生从小浸润本土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一些外地学生的加入,也让英歌舞成为传播潮州文化的重要桥梁。
城南小学学生手持木槌,随着鼓点的节奏起舞。
如今,不少学校都在积极探索英歌舞的传承机制。城南小学计划建立“三维传承体系”,通过每周的专业课程、社团活动以及期末汇演,让英歌舞在校园里扎下根来。联正实验学校也在谋划建立英歌舞梯队,聘请专业老师,安排专门时段,吸引更多有兴趣的学生参与。
英歌舞进校园,是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也是教育创新的有益探索。学校为英歌舞传承提供土壤,学生为英歌舞注入青春活力。未来,在校园的滋养下,英歌舞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文字|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灿霞
图片|受访学校 供
编辑|蔡杨
审核|詹树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