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老厝里包粽球
发布日期 : 2025-05-31 11:10:40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潮湃新闻客户端

端午节前,潮州供水枢纽开闸放水了。河床上裸露的沙洲吸引了我。车子从市区沿着护堤路向江东桥头一带前行。沿岸令人目不暇接的是一间接着一间的粽球铺。

在潮州,粽子称之为粽球。粽子的外形如圆锥体、六角球体,大致可归于球形。粤西的蛤蒌粽、古粽,肇庆的裹蒸粽,广州的菠萝粽,各式口味,花样繁多的粽子,饱腹之余,消除了几分乡愁。魂归汨罗江的屈原,在做出抉择刹那,或许未曾想到,千年来,后人会选择包粽子、划龙舟的方式缅怀他。是否深情因人而异,但仪式感满满,颇有与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美感,或有与日月星辰般恒久远。端午、粽子、龙舟,在国人心中早已是众多中华文明的标识物之一。

店家张扬地打着广告,醒目地张贴着广告牌“粽球”。鲍鱼粽子、海胆粽子、双龙粽子……我无暇顾及韩江沿岸的风景,众多的“粽球”店让我眼花缭乱。在原有的认知里,以为潮州的“粽球”是不起眼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其实原有的认知不过是潮人的低调,我如同小溪里的小鱼小虾罢了。店家或在门口架子挂着粽球,或把特色的粽球品种罗列。如果说粽球是售卖的核心价值,内秀的商家直接延长附加值,索性来个“粽球”加“猪血汤”的额外搭售。看着这般操作,即便肚子不饿,也会被店家的诚意所感动。停下车,买上一捆,送人自食,落得个心情愉悦。

看着店家手脚并用,动作敏捷地包着粽球,我自愧不如。雅姿娘的能干超乎想象,叶子一合,两勺糯米,咸蛋、虾、海胆、鲍鱼、五花肉、白果、红豆沙、虾米、鹌鹑蛋、板栗、香菇轮番上阵,叶子再一合,两根细绳翻个跟斗,打个结,40秒,一个粽球大功告成。没等我反应过来,雅姿娘边聊天边用掉了一盆糯米食材。“什么是双龙?”“龙指虾,两个虾。”“鲍鱼是哪里的?”“饶平基地的,新鲜、糖心。”听着雅姿娘的介绍,又刷新了我的认知,相对高级的食材鲍鱼、海胆,出现在寻常百姓的餐桌,这不再是新鲜事了。

眼前的喜,如过山车般,勾起了尘封的记忆,多少有些莫名的失落和哀愁。记忆中,小时候,端午节前,邻里街坊聚在一起包粽子。大人们忙作一团,进进出出,孩子们在一旁嬉闹、窜来窜去。不打翻几个盆盆罐罐,弄点阵仗和声响,还会引起大人的诧异:“转了性?怎么这么安静。”究竟多久一大家子没聚一起,亲自动手参与端午包粽子?我陷入了沉思。

半个月前,意溪市场的薛兄一家开始格外地忙碌。他在市场经营肉档。端午节前,这里家家户户有亲自动手包粽子的习俗,肉档的生意自然不错。薛兄晚上收工回家的时间也比往常早了一个多小时。“现在人喜欢买偏瘦的五花肉。”健康饮食潮流下,满足食欲同时,街坊们特别注意饮食健康。他的妻子说,每天凌晨四点,老公要起床出门,独自驾车到肉联厂拿肉。丈夫如此日复一日地披星戴月,她心疼不已。她不想儿子再如此辛苦了。妻子嘴上这么说,可对于两个儿子一点也不溺爱,常教育他们要勤奋上进,常让儿子到肉档打下手。妻子心里明白,肉档生意虽然清贫,但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换取的小确幸,踏实而安心。如今,他们一家三代仍挤在老厝里,眼瞅着旁边的亲朋好友的楼房,越盖越高大上,儿子也一天天地长大,心里多少有些焦虑。这天,薛维武回家特别早。妻子叫上两个儿子和老父亲,围坐在客厅包起了粽子。这是他们家一年一次的集体活动。粽子是潮州传统的咸甜粽。双拼粽的咸味部分包含五花肉、小虾仁、五香糯米、猪油、香菇干和鸭蛋黄等,而甜味部分则以红豆沙和甜糯米为主,点缀上白果、板栗。双拼粽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咸甜二合一。它与鲍鱼、海胆、双龙粽较之,档次上有些差距,却体现潮人的包容精神。而在薛家爷爷眼里,一家人挤在老厝里,有说有笑,齐齐整整,儿孙满堂,膝下承欢,老人家十分地心满意足。“吃了咸甜粽,兴哦,兴哦。”薛爷爷不善言辞,乐呵呵地说了一句。


文字 | 刘妍

图片 | 张泽慧

编辑 | 翁纯

审核 | 詹树鸿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