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群:我的编辑师友 (之一)
发布日期 : 2025-06-06 11:13:09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潮湃新闻客户端

我的编辑师友 (之一)

□ 李英群

我是个写作人,曾在专业艺术团体当过创作员,专门写曲艺和剧本。业余,我则写些短小的散文随笔。我把这些散文随笔投给报刊,为我审阅、修改润色的编辑少说也有几十位,这些编辑是我的老师,是我的朋友,多是亦师亦友,他们都是甘为他人作嫁衣的专家,无私奉献着他们的才智,我对他们一直心存感激。

这些编辑师友,有的见过面,有的通过信,更多的是从未谋面,连姓甚名谁都一无所知、无从表示感谢。

我是1955年1月开始我的创作生涯的。第一篇稿子是小散文,投给《工农兵》文艺月刊。

这篇稿子在三月号的《工农兵》上发表了,负责修改、编发的编辑是夏浓老师。

我为何知道呢?因为我乡土改时,一些识字的翻身农民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提起笔来歌颂新生活,在报刊上发表了。土改队的同志就帮助乡里成立一个文艺组,上级文化部门就经常有人下来辅导创作,我有时也去文艺组。有一次,《工农兵》杂志的主编艾黎老师到来,他对我说:你那篇文章是夏浓同志帮你修改的,他说你的字漂亮,书写也工整。

夏浓,这个名字我记住了。《工农兵》的办公地址在府城开元街,这年9月,我考进广东潮安高级中学,校址在府城,就想开学后争取去编辑部拜访夏浓老师,但《工农兵》却迁往汕头市去了。

此后,我在《工农兵》上发了几篇小说、散文,但无机会去汕头。与夏浓老师首次见面,是我第一篇稿子发表的20年后。那时, 他已调到梅县汉剧团任编剧,我也在潮州市潮剧团写戏,一次出差梅县,我初中同学李丰雄恰好在汉剧团任舞美设计,就陪我去拜访夏老师。

见面时由李丰雄作介绍,彼此的身份都是剧团编剧,很平常,也没客套话。但夏老师情绪不是很高,很平常地冲起工夫茶,说点写戏的事。我提及他是我的第一个编辑老师,他点了点头说:记得,你的稿子不是邮寄的,是你乡一位作者送来的。

语气很平淡、态度很平和。坐了一阵子,就告辞了。

不久,就听说他已移居香港了。

1986年,我们在香港又见面了。

这年秋天,汕头开通香港游,香港的友人邀我出去行一行。出发前,文友托我到香港时联系夏浓老师,他有一批杂志要送汕头,给了我电话和地址,我才知道夏老师在香港《华人》杂志社任职。

到达香港,接通电话,传来的是他极热情爽朗的声音,直呼我的名字也分外亲切,他说汕头的朋友已通知我来香港找他的事,还说明可乘哪路电车,出发前告诉他,他可到车站接!普通的话语,句句令人温暖。

约好时间,我与同行的妻子一道乘出租车,直达《华人》编辑部楼下,夏浓老师出现在大门口,手提一扎杂志,立即把我们夫妇接到近旁一家餐馆。

他气色很好,主动说及我给《工农兵》写稿的事,说我后来连续在那里发稿,他们把我作为重点作者培养。他说:可惜不久后,《工农兵》停刊了。他又问及我的近况,还让我有兴趣可给他们的杂志写稿。这次见面,与在梅县初会,他完全变成另一个人。

夏浓老师是我文学生涯的第一位接生婆,那篇幼稚的文章他是尽心作了删改和润色的,我一直心存感激。

我要感谢的第二位编辑师友是《汕头日报》“韩江水”副刊的编辑陈焕展兄,他的特点是极认真负责,关心作者,常常给作者亲笔回信,而不是通常那种通知采用与否的公文便笺。我从60年代至80年代,在那里发了许多小文章,因为他常会告诉我采用及发表日期,我有些自以为比较好的稿就直接寄他本人。

1960年我去林妈陂采访大革命时期赤卫队的英勇机智故事,有一篇叫《不知姓名的老姆》他决定发表,而我在文末只写了口述人:郑木声。他来信了解郑木声其人的政治面目,让我在某日某时报纸付印之前去信告诉他。我一看,回信已来不及,又不敢用单位电话办私人事,就专程跑到邮电局去挂号打长途电话告诉他:木声伯是老赤卫队员,贫农成份,接受采访是大队党支部安排的。他这才放心。这件事让我明白:文章千古事,白纸黑字,来不得半点马虎。

焕展兄是位知名作家,他的作品早已发在《人民日报》及《萌芽》等全国性杂志上,他当编辑绝不只是等米下锅,他以培养作者为己任。他心中有一批重点业余作者,是他关注的对象。当时,在潮安县,李前忠、黄德林以及我这些人,应该是他心中要帮助的对象。有一次,他要到潮安嫌水坑林场采访,就约了我们三人同行。我当时在中学教书,为了能同行,他特地选在星期天。采访回来,我们一起讨论,定下文章架构,合作此文。他让我先执笔试写。我熬夜写出,天一亮交给他之后,就回学校上课了。

不久,文章发出来了,不单题目改了,文章几乎全新重写。我细细品读,从题目《荒山拓林场》中,看到他重点在一个“拓”字,本意完全在写林场工人的精神,不像我停留在写景写成绩上。

受此启发,我重新回味那天受访的场长,写了一首不算短的诗:《山鹰——记一位林场场长》投给《羊城晚报》,在《花地》副刊上头条发表了,年终还获入选优秀作品评选。

没有焕展兄那个“拓”字,就没有我的《山鹰》。

焕展兄,谢谢你!


来源|潮州日报

编辑|张泽慧

审核|詹树鸿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