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家长每天和孩子一起阅读20分钟,可以让孩子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那么,家长怎样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想读的书呢?
一、读同作者的书
《肥皂泡》是儿童文学家冰心写的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描写了冰心童年吹肥皂泡的经历。当孩子阅读了这篇课文后,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阅读冰心写的《寄小读者》。《寄小读者》是冰心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1926年5月。《寄小读者》由刊发在《晨报》“儿童世界”专栏中的29篇通讯组成,是冰心记述海外游历过程与心境的作品,作品以“爱的哲学”去歌颂母爱,歌颂童真,歌颂自然,形成了以爱和美为基调的思想艺术特色。
当孩子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了一篇文章,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搜一搜这位作家写的书,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一本书。
二、读课文的原著
《火烧云》是萧红的《呼兰河传》中的一部分,描写了一次火烧云的奇观。当孩子阅读了这篇课文后,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读一读这篇课文的“源头”——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处于小学中年级,不太适合读原著,可以给孩子选购《呼兰河传》绘本版。绘本精选了《呼兰河传》中最诗意的文字、最有趣的情节、最奇幻的想象以及最适合孩子阅读的章节,再现充满童趣的自然与世界,记录单纯质朴的自由与成长。
当孩子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了一篇文章,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读一读这篇课文的原著,如果读原著有些困难,可以选择绘本版。
三、读同主题的书
《我的“长生果”》是叶文玲创作的一篇现代散文,课文展现了作者对于读书和写作的深厚感情,同时也传达了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和价值。当孩子学习了作家叶文玲的这篇散文后,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读一读肖复兴写的《我教儿子学作文》。翻开这本书,孩子可以阅读到肖复兴教儿子写作文、改作文的详细过程。著作中父亲的文字,留下了生命与情感的温度,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温暖的注脚。
四、读喜欢读的书
每当周末的时候,家长可以带孩子逛逛书店、图书馆,当孩子站在一排排书架前,孩子的目光在一本本书脊上游走,也许有一本书的书名引发了孩子的好奇。他情不自禁地拿起了这本书,浏览目录,浏览书页,也许就在那一刻,孩子喜欢上了这本书。当孩子决定要买下或借阅这本书,说明孩子已经喜欢上了这本书。家长引领孩子自己挑书,让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那么书上的美妙文字一定会走进孩子的心灵。此外,家长还可以引领孩子在图书网站上搜索,通过阅读“童书榜”,找到自己想要读的书,这也是一种“找书”的好方法。
据《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