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日报 权威 主流 影响力






2024-12-13

传承潮州文化,赋能思政教育

——小学思政教育融合潮州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实践

一、研究背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

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潮绣、潮雕、潮塑、潮剧以及工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教育价值。通过将其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为学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路径。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当前小学思政教育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小学思政教育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

1.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说教来灌输道德知识,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

2.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也就不能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其学习的内涵。

(二)不良社会舆论导向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认识的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人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应该在小学中得到重视和传承;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脱节,不适合小学生接受。他们认为过度强调传统文化而忽略现代文化、过度强调传统价值观而忽略现代价值观等,这些舆论阻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的有效实施。

三、将潮州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泥塑课程教学的思路及做法

为了让此项目研究具备推广的价值与意义,构建科学完善的美育教学体系,潜移默化地彰显育人实效,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把潮州大吴泥塑融入校本课程教学,逐步实行课程化、系列化、常规化,渗透到课堂及日常生活。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制定课程框架(见图①)。

我们筛选后确定为:非遗故事系列、潮州建筑系列、潮州美食系列及泥塑创新实践活动,非遗故事系列与语文、思政等课程融合拓展。泥塑作品分类及泥塑制作过程主要是放在社团课中,由非遗传承人吴漫开展教学。吴漫老师本身就是大吴泥塑的一面旗帜,他对于潮州文化的执着与热爱,坚守与传承的精神本就是思政教育的正面活教材,在吴漫老师的引领下,让学生感受潮州大吴泥塑工艺的魅力,感受潮州大吴泥塑本身具有的文化精髓和精神力量,面对面真切地受到吴漫老师那份认真刻苦、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所感染,这便是最好的思想教育。

2.内联外引,实践创新。

随着泥塑教学的深入开展,学校教导处也经常要求各科教师将学校这一特色泥塑教学与各学科相互融合,依托潮州传统文化优势和资源,结合地方特色,拓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在美术、语文、思政课等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即“寻访潮州文化”和“我来带你游潮州”。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从寻找到非遗故事系列:“饮水思源”“乐在茶中”“舞龙”“喜双环”“永远的长征精神”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非遗故事,并在吴漫老师的引领下对这些非遗故事进行创作实践,还创作了潮州元素的红桃粿、“春盛”、潮州工夫茶具等,在实践中,增强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文化的热爱,进一步形成潮州文化自信和认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全过程,凝练学校美育特色,更达到了思政教学的目的。

社团课程中,非遗传承人吴漫“非遗进校园”的活动,开展教学主要是泥塑作品分类及泥塑制作过程,在课程中传承技艺,让大吴泥塑优秀传统工艺在校园中落地生根。同学们在课程中很投入,一个个作品从无到有,从一团泥到最后形成作品,学生在“雕、塑、捏、贴、刻、印、彩”的过程中,深刻直观感受到潮州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泥塑文化的熏陶中“传文化、塑身心”。

3.注重学科融合,美育渗透育人。

美育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和实践性的特点,组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场景中,以泥塑为载体,渗透各学科的学习,构建一个善于观察,乐于表现,勇于创新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展”泥塑。

通过课程学习了解泥塑作品的分类,动手学习泥塑的制作,掌握制作时雕、塑、捏等主要技术手段。开设泥塑课程实践以来,同学们创造了很多作品,学校泥塑社团活动室专门布置了玻璃展柜储存,几周一次的社团交流活动开放日,更多的同学参观泥塑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2)“说”泥塑。

让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让每一个孩子都敢动手、敢说、敢分享。在每周四下午的泥塑课时间,设置8分钟的泥塑故事我来说,让学生把自己创作的泥塑作品故事“说”给大家听。在听、说故事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孩子突破时空限制,展开联想和想象,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等良好的品格。

(3)“演”泥塑。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为深化小学美术教学融入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尝试将泥塑作为切入点,并借助泥塑故事开展表演,与语文、思政学科等多学科融合,展现阶段性的实践成果。

(二)文化自信与美育浸润育人

将潮州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育教育中,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学科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培养了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增强爱党、爱国、爱潮州,爱传统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等良好的品格。

2023年2月16日广东省文化厅的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国家级项目大吴泥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维清记录工程》节目组到学校来拍摄,大吴泥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维清老师讲述他们一路艰辛,“一张桌子一盏灯,一坐下来一整天。”是大吴泥塑艺人的真实写照。凭着对艺术的执着和热情,挺过寒冬一路坚守,就是为了这项古老的手艺能继续保留下去,传承下去。一个下午几小时,吴老师讲述授课指导,同学们都认真聆听,认真学习,感受着非遗传承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于家乡的热爱,对于国家的热爱之情!最后拍摄结束时学生们都自发地请老师签名留念,把非遗传承人当作自己的偶像!

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以美育浸润教师,发挥教师职业的美育功能,提升全员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塑造人格魅力,涵养美育情怀。以美育浸润学校,打造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建设时时、处处、人人的美育育人环境。

四、结论

绵延赓续的潮州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精神底气,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力量。潮州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少年形成正确世界观、培塑道德修养、提高政治素养、激发精神力量的重要思想资源。我们可以结合潮州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社会关爱思想、家国情怀、积极人生态度这几个方面的精神主题充实具体的文化内容,从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内容逻辑上推动潮州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知、情、信、意,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进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校将继续把潮州优秀传统文化大吴泥塑课程开展好,将潮州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思政教育,打造我校独具一格的思政教育方式,让思政教育焕发新的生机,也给基层农村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教育思路和方法。

潮州市潮安区彩塘镇崇广小学 陈光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