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高速发展,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教育的重心逐渐放在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初中历史是初中阶段重要课程之一,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人文,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但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教师要站在核心素养的角度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在分析历史课堂中核心素养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建议,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进步日新月异,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1]。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更要顺应社会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历史思想道德素质。历史课程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具有人文性、思想性,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于是,我国各地中学的历史课程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纷纷创新教学活动,虽然取得不错的成效,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因此,继续站在核心素养的角度,继续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一、立足核心素养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历史人文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缩影,是国家历史文化长久发展以来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正处于知识的探索阶段,但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在外界获得的信息都有可能对他们三观产生影响,初中生通过学习历史不仅能够加深对国家的了解,而且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获得归属感,从而进一步产生爱国情感,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核心素养要求转变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学生变成课堂的主导者,有利于将教的课堂转变为学的课堂,促进教学相长[2]。因此,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初级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的方法
(一)转变教学方式,合理设计课堂结构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讲述历史发生的时间、过程、结果、影响,这导致许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是枯燥无味的,不愿意进一步学习历史。因此,教师要站在核心素养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寻找新的教学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观看历史题材纪录片,编演历史剧等方式,将枯燥的知识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优化初中历史课堂。
因为学生都是发展着的,不同的个体,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能力不同,因此教师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而是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能极大地改善历史题课堂上有学生听不懂、跟不上的情况。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史隋唐宋时期,可将“繁荣与开放、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作为这单元大概念,围绕隋朝速亡、唐朝兴盛和宋朝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变化,以教学内容设置问题逻辑层次,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将课本史料与问题探究连接在一起。教师可以让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的同学进行拓展阅读,发展思维,形成新的知识迁移[3]。
(二)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的动力。历史是一门以文字理论为主的课程,较长的篇幅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还可能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进而抵触学习历史。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历史知识呢?情景教学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对应的教学情境,有利于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站在不同角度学习历史文化知识,进而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学习《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为学生展示早期人类图片,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早期人类的容貌、身形、生活习惯有初步的了解。在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情况下,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更深一步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消化知识。简而言之,要想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历史枯燥的误区。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教学精心创设各种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抛砖引玉,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推动课改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强化史料融合,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历史都是发生在距今很多年以前,学生必然不能亲身经历,缺乏对当时情况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而史料是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学生探索历史的真相,培养学生站在科学客观的角度看问题,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正确学习历史,理解历史[4]。因此,初中历史教学想要取得显著效果,加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时空观念与史料融合是重要一环。
鉴于此,教师应该以每个单元为背景,画出相应的时间轴,让学生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强化对历史事件发展的认知。对于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寻找相应史料,辅助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例如,学习三国鼎立时期,很多学生分不清三国怎么形成的、具体是哪三个国,是由谁掌权。这时教师就可以寻找三国时期的教学材料,在多媒体上展示魏蜀吴三国的地图,生动展示三国演变示意图,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理解这一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情况,为学生解答疑惑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历史。
(四)发挥历史人文性,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历史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也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加强对历史基础识记的同时,增加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渗透,要求学生形成对家乡、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国际视野[5]。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精选一些相关图片或者视频进行播放,观看近代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学生畅谈观后感进行交流,感受近代革命历史发展的脉动,讴歌革命精神,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5]。要让学生知道这不仅仅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更是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和发展一次重大的考验更是血与泪的教训。
从大历史的角度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更是可以做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可以让学生铭记侵略的历史带给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伤害,认识到当前国家长足发展和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树立国家尊严意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历史教学,帮助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学多年的教师,提高历史课堂质量,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自己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形成科学三观的引导者。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本中的核心要素,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历史理解能力,让学生真正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在课堂中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时空观念,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婕.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3,(28):69-71.
[2]欧冰心.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12):142-146.
[3]胡文敏.立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学苑教育,2022,(25):34-36.
[4]王冶良.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 学苑教育,2022,(16):27-28+31.
[5]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22年版.[S](6-22)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大寨初级中学 谢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