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元,班级整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形象。塑造学校良好形象,重点在于提高班级整体素质,而提高班级整体素质关键在于抓好学困生的转化。本文从认识学困生,制定转化学困生的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
优秀的班级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并且对学校的声誉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建立良好的声誉,我们必须努力改善班级的氛围,因此要特别重视学困生的转化。
班主任负责管理和指导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提高全班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断扩大优秀生的数量,缩小以至消除学困生,这是班主任工作的终极目标。作为班主任,为了抓好教育教学工作,我在工作中总结,在总结中探索,在探索中求进步,慢慢地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
首先,正确认识学困生。
所谓“学困生”,是指缺乏进取心、放纵自我、不爱学习,导致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其次,制定教育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班主任需重视因势利导,发挥学困生的潜力,发展他们先进的一面。
1、因势利导
学困生往往会因缺乏老师的指导而产生恐慌、焦虑、沮丧的情绪,这些都会损害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成绩。为更好培养出优秀的学习者,须将热情、尊重与苛刻的标准有机地融为一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师必须用真挚的情感去引导,帮助学困生克服身体、精神等方面的困难,这也是一项重大的教育责任。老师在处理具体的问题或者个体的讨论时,必须把握恰当的方式,恰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采取积极的方式,表现出友善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怀。避免使用嘲笑或者诋毁的话来损害学生的感情。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拥有一颗真诚的心,用心去感化学生,为学困生提供最好的帮助。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细致入微地处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我们应该用无私的爱和丰富的情感来感染他们,以宽容的心态接纳他们,坚持不懈地帮助他们成长。应当以尊重为前提,以合理的观点和要求来对待他们,以最基本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使之成为一种严谨而有序的行为。
2、持之以恒
虽然学困生的思维模式、道德观念都不及优秀生,但当他们深入领悟到真谛,便能更加积极地追求进步。此外,这些学生在情感层面也有明显的不足,比如不太愿意承担起应尽的职责,更看重“兄弟姐妹”的关系。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集体环境,老师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此外,利用公众舆论促进他们的道德意识,并且给予他们正确的判断标准,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哥们义气”的不良影响。还有些意志不坚定的孩子,我们要有“反复抓、抓反复”的思想准备,以极大的耐心指导他们用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我们要勇于面对挑战,并用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来帮助他们成长为优秀学者。
3、扬长避短
许多学困生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缺乏热情。教师要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材施教,努力使他们愿意学,喜欢听,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但除此之外,更应该重视学生存在着智力、爱好、个性的差异,发展他们的特长。例如,学生具备较高的体育素质,经常在田径比赛中获奖,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待人和善,但文化科成绩却不理想。切忌不顾一切,甚至是扼杀他的爱好,强硬要求让他放弃爱好,专注学习文化课。这样强人所难,结果将会是事倍功半、功亏一篑。
4、对症下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困生只是在某一方面比较差,但并非一无是处,他们有明显的优点。应该采取更加公平的态度来看待学困生,尊重和支持他们,给予必要的帮助,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要认真观察和挖掘其中的潜力,让其变得更加优秀。然而,由于某些家庭的结构、环境、父母的思维、文化背景、教育理念和方式等各个方面的缺陷,往往会造就孩子的落伍。重新审视我们的观点,我们必须重视如何提高孩子的素质。许多落后的孩子只是由于无法适应学校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所致。因此,教育者应摸清他们的情况,对症下药,正确引导。
转化学困生是一门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充满热忱、坚定信念、耐心劝导和真诚的鼓励,同时也需要榜样的引导、舆论的支持、奖励的激励以及各方的协作,从而达到提升班级整体水平的目的。
潮州市潮安区枫溪镇前进小学 谢若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