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日报 权威 主流 影响力






2024-12-18

欣欣“项融”,“英”材设教

——浅谈项目式学习的学科融合课程中的英语教学设计

摘要:核心素养,归根到底是培育人,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堂是实现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实施过程的有效场所,把握好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设计好最佳的教学方案。项目式教学模式,学科融合课程教学设计,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之一。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知识融合;教学设计

教育,即教书育人,是教学生如何活读书、如何处事、如何做适应时代变化而主动改变的人!这是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结果导向。英语作为一门重要且实用性强的语言学科。让学生有效掌握英语听、说、读、写技能,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基于英语学科的学习内容和知识框架,在教学设计中融合其它科目的知识点,开展项目式教学,能提高英语的教学成效。

一、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的背景

目前教育改革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国家也以此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修订完善课程标准。新时代下的家长们不再满足于教师简单地将语言知识传授给孩子,而是要全面提高其学习能力、思考方式、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设计项目式学科融合课程,开展教与学新模式,是教育的必然趋势。

二、项目式学习模式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一)构建核心知识网

项目式学习模式下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要对具体单元的知识进行总体了解、梳理,分出知识类型,构建核心知识网。教师应分析单元中哪些知识适合进行项目式学习,并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面出发,设计真实的、不同的情境,让学生通过项目化的学习聚集知识,进行跨学科、跨情境迁移,促使学生丰富已知,运用已知去解决现实问题。其次,教师可多从真实情景出发,思考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情境教学模式,也可基于本学科的内容知识特点,设计与其它一两个学科知识融合的项目主题,促进学科间知识的渗透,构建起核心知识网。

核心知识网的构建,要能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习的积极参与性,使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有目的性地主动探索。进行学科融合时,要注意“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不是学科的糅杂与拼盘,而是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实现学习者心智转换,创造出新成果。”[1]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Unit 5 My clothes”,可设计去南北半球不同国家旅游时,应带哪些季节衣物,引导学生查阅地理和天气知识等。或设计Amy家人需购买换季衣服的情境,学生根据购物清单,在所示超市平面图中,用英语向同学介绍Amy家人应去哪个楼层购物,并根据购物清单上的价格,结合数学知识,画出价格条状图,对比每个人所花费用,谈论谁花得多,谁花得少。

以上教学设计,构建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核心知识网,使学生了解了南北半球气候的差异性,运用数学、地理等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既丰富知识,又调动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融入教学活动,获得成就感。

(二)驱动学生主动思考

“问题驱动式教学”是很早提出的有效教学模式。教育家昆体良主张:课上教员要经常提问,要引导学员主动学习,要通过问题来检验和培养学员的能力。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员自己发现问题,运用其智力去解决问题。

项目式学习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中,应设计有质量的驱动性问题,通过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寻求,有目的性地获取更多知识。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为例。

在情境中设计的问题导入:

①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

②What’s your favourite month?

③What can we do in February?

三个问题中,第①②个问题较生活化,是可立即作答的浅度问题,第②个问题若进一步设计Why?来引导学生思考,则可演变为驱动性问题,第③个问题是驱动性问题,即深度问题,国历二月一般对应中国传统节日之春节和元宵节,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课前查阅春节与元宵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各地不同饮食与服装文化等,使学生拓展知识面,更好地回答第③个问题。

设计驱动性问题,教师需考虑学生有足够代入感,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这使问题导向的结果又是开放式的、不确定性的。如“My school calendar”,因教学内容和时间,与母亲节时间契合,教师可设计“感恩活动”教学情境,让学生填写妈妈的信息卡,回答开放式问题:What will you do for mum on Mother’s Day?学生的答案必然不同。设计关联学生身边熟悉事物的项目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表达欲望提高,能快速融入课堂。

(三)展示学习成果

成果展示是检查学生对核心知识深入理解程度的体现手段,是项目式教学设计的一种评价方式,任何学习方式都需以评价方式作为总结来体现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呈现和学生的学,是一种好或坏的结果,结果的呈现有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改进与提升。学习成果展示的类型较多样化,如思维导图、调查报告、请柬等。

成果展示,能展现个人或小组成员在项目式学习中的效果,检验其学习进展。成果展示的设计,应贴近学生生活,才能有效促使学生运用项目模块中的核心知识点,通过再构建并实践运用,使知识生活化、真实化、具体化。

三、项目式学习在教学设计中的意义

项目式学习是教师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规划方案、触决问题、评价反思等环节,使学生由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构建知识、开拓思维等能力。

项目式学习,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沟通协作能力,体现个人价值存在感与学习公平性,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其责任心。

教育是国家走向世界强国的基石!英语作为沟通世界的语言学科,英语教师应致力于研创教学新模式,设计基于本学科项目式学习模式下的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案,使英语学科教学能欣欣“项融”,在教学中“英”材设教,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3.

潮州市饶平县黄冈镇中心小学 钟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