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任务要求,提出了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殷切希望,为新时代新征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纵深推进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是深刻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推动党的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核心任务。20年来,工程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全面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引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不仅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抓手,更是引领社会思想进步的理论基石,在坚持理论自信、推动理论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思想交锋愈加激烈,新时代新征程党肩负的使命任务艰巨繁重、面对的风险挑战复杂严峻,我们党治国理政面临新的考验,也对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加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确保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是坚持“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锚定“结合”方向。“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题进行的第六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两个结合”与“六个必须坚持”一同列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深刻阐释了“两个结合”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的方法论意义。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
抓住“结合”关键。进一步推进“两个结合”,一方面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际,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两个结合”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伟大实践中党和人民事业对理论创新的战略需求为导向,确保理论创新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纵深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深入学习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党的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构建起应对现实挑战的科学观念和切实可行的行动策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另一方面,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两个结合”,还要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掌握“结合”方法。坚持“两个结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首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实现“两个结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一根本价值取向,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理论创新的出发点、落脚点。其次,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同时又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情对待新事物,能够根据新的实践提出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善于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新问题。最后,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解决问题作为党的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和动力源泉,让理论思维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实践中的重大课题展开,深刻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科学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实有效的办法,进而升华为科学理论的创新成果。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就要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聚焦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尤其是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作者刘莉系韩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潮州市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家库专家,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重大疫情背景下公民道德自觉实践研究”<20XKS01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