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方启
世间虽有文人相轻之说,但在历史长河中,也流传着不少文人相亲的典故,韩愈与崔群之间的情谊,就是文人相亲的楷模之一。
韩愈,字退之,世称 “韩昌黎”,其文气势磅礴,如大江大河,滔滔汩汩,其诗奇崛险怪,独树一帜,是唐代文坛的巨擘。崔群,字敦诗,为人清正,才学不凡。二人的缘分,起于互相提放尔虞我诈的官场之上,却在文学的天地里扎根生长,绽放出绚烂的友谊之花。
初相识时,是在文人雅集的聚会之所。彼时的他们,年轻而富有朝气,怀揣着对文章之道的热爱与对家国天下的抱负。韩愈以其犀利的文笔和不羁的才情,已然在文坛崭露头角;崔群亦是凭借着自身的学识与温文尔雅的气质,备受瞩目。他们相互打量,目光交汇间,似有灵犀一点通,共同的兴趣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他们紧紧相连。
在官场的沉浮中,他们相互扶持。韩愈生性耿直,敢于直言进谏,往往因此而得罪权贵,仕途坎坷也便是理所当然的了。而崔群,总是在旁悄悄提醒,提醒无效转而默默支持。崔群以其沉稳的性格和圆融的处世之道,为韩愈排解诸多烦忧。当韩愈因上书论事被贬谪远方时,崔群的心中满是担忧与不舍,他虽无法改变韩愈的命运,却在书信中传递着作为挚友的温暖,字里行间皆是深情厚谊。
赋诗作文上,他们更是彼此的知音。韩愈的诗文中,多次提及崔群,对其人品与才华的赞赏不已。“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或虑语言泄,传之落冤雠。二子不宜尔,将疑断还不。” 虽未直接点明崔群,但那一同为官的才俊之中,崔群自是其中重要的一位。韩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描绘着他们这一群文人的生活与心境,而崔群在其中的形象,无疑是那值得信赖、才华出众的挚友。
崔群亦对韩愈的文学成就推崇备至,他深知韩愈的文章对传统的革新与突破是前所未有的,是唐代文风转变的重要引领者。每当韩愈有新作问世,崔群总是迫不及待地细细品读,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妙之处,时而拍案叫绝,时而陷入沉思。他能理解韩愈在文字背后的深意,包容韩愈那因才情而带有的些许倔强与锋芒。
他们曾一同漫步于京城的街头巷尾,赏那春日的繁花似锦,听那夏日的蝉鸣阵阵,感那秋日的落叶飘零,叹那冬日的白雪皑皑。在这四季的更迭中,他们谈诗论文,探讨着文学的发展与变迁,交流着各自的为文心得。韩愈的激昂之语,常能激发崔群的新思路;崔群的沉稳见解,亦能让韩愈在狂热的创作激情中稍作停歇,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
岁月悠悠,他们的友谊并未因时光的流逝而褪色,也未因官场的风云变幻而消散。即使后来各自奔赴不同的任所,相隔千里,那一封封往来的书信,依然维系着他们的心。在信中,他们诉说着离别后的思念,讲述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当然,更多的还是关于文章的感悟与探讨。
韩愈与崔群的交情,是文人之交的典范。它无关名利的追逐,纯粹是基于对文学的共同热爱与对彼此人格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