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日报 权威 主流 影响力






2025-02-08

品赏邮票上的“春节文化”

□ 周洪林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翻开笔者的集邮藏册,一枚枚年味十足的生肖、舞龙、春联、年画、中国结等贺年题材邮票,绽放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之花。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变迁,春节积淀了十分丰富的习俗活动和文化内涵。2000年1月29日(腊月廿三),中国邮政发行了《春节》特种邮票一套3枚,小型张1枚,图案分别为“迎新春”“辞旧岁”和“闹社火”,小型张为“合家欢乐”。该套邮票借鉴了民间年画、剪纸等艺术形式,描绘出春节文化活动中贴窗花、放鞭炮、点花灯、舞长龙、扭秧歌、合家团圆的喜庆场面,表达了人们对春节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生肖邮票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结晶,作为全年邮票发行的“开门票”,一直备受集邮爱好者追捧。2025年1月5日,中国邮政将发行《乙巳年》特种邮票1套两枚。第一枚“蛇呈丰稔”。邮票画面为金色的蛇躯蜿蜒,口中衔着一束“嘉禾”,象征着“仓廪实,衣食足”的美好图景。蛇身金光熠熠,与璀璨的麦穗交相辉映,仿佛绘就了一幅丰收时节金光灿烂、富饶满溢的画卷,寓意着风调雨顺之年,五谷丰登之景,以及国泰民安的盛世祥和;第二枚“福纳百祥”。邮票画面以草书笔意将三条蛇创意性地构成了“福”的字形,简练洒脱、柔美顺通。两大一小三条蛇之间情感细腻流动,顾盼生情,生动展现了阖家欢乐的温馨场景,寓意着和合共生、福满人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与诚挚祈愿。

拜年是春节的主要习俗,起源于先秦,历代沿袭至今,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心中最重视的礼节性活动之一。中国邮政从2015年至2019年连续发行了五组“拜年”系列邮票。其中:第一组《拜年》邮票于2015年1月10日发行,邮票画面以其独特的卡通风格和浓郁的民俗特色,展现了人们过大年,拜大年时的喜悦场景。第二组《拜年》邮票于2016年1月10日发行,邮票图案为“欢欢”戴着“猴帽”双手高举竹竿燃放鞭炮喜庆新年的场景。第三组《拜年》邮票于2017年1月10日发行,邮票图案为两位身着蒙古族服饰的可爱儿童“欢欢”和“喜喜”,手捧哈达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第四组《拜年》邮票于2018年1月10日发行,邮票画面展现了壮家人过年时热情好客的场景。第五组《拜年》邮票于2019年1月10日发行,邮票图案表现了“欢欢”和“喜喜”身着藏族传统服饰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两侧印有“雪月冰星春酒暖,吉祥兴旺彩云飞”的春联,整个画面轻松愉悦,洋溢着新年的喜庆气氛。

年画邮票绽放出别样的美丽。中国邮政从2003年至2011年连续9年发行各地木版年画系列邮票,每套4枚,分别是《杨柳青木版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绵竹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漳州木版年画》《梁平木版年画》和《凤翔木版年画》。9套邮票,各有千秋,异彩纷呈,不仅是我国发行的系列邮票中套数最多的,也是整个系列都由一名邮票设计家担当设计的。

中国结是我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艺术品,是春节传统文化的体现之一。红红的中国节,象征着平平安安、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品赏一枚枚红彤彤的“中国结”邮票,让蛇年春节气氛更为浓烈。2002年5月10日,中国邮政发行了《如意》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一枚。主票图案为如意柄端系着一个红色“中国结”,附票有“祝福”二字。2003年3月3日,中国邮政发行了《同心结》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一枚。主票图案为盘长结4边编织有心型绳结的同心结,附票为“祝福”二字。2013年8月8日,中国邮政发行一枚《美好祝福》贺卡专用邮票,图案为象征喜庆的红色“中国结”。 2019年1月26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结》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一套1枚,主票图案为红色中国结,附票带有“福”字和吉祥图案。

“非遗之花绽方寸,蛇年春节年味浓”。品赏我国邮票上的“春节文化”,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传承中华文脉,更加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