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新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在内容选择、组织、呈现方式上,均充满学科育人的相关内容,凸显生物新课标中全面落实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突出学科育人功能。本文阐述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有效挖掘生物新教材中的学科育人素材,带领学生品味学习和劳动成果的“色香味”之美,实现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生物学科育人功能。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教材;项目式学习;学科育人;劳动教育
一、引言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单纯的知识传授已无法满足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五育并举”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2022年版的生物新课标凸显学科全面落实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突出学科育人功能。在初中生物学科学习中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同时开展相关劳动教育,在生物学科素养引领下强化学生劳动意识,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培养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是有效落实生物学科育人的重要途径,具有实践和推广意义。
二、在生物学科开展劳动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劳动教育在具体教学中仍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是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部分家长和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是劳动资源的匮乏、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僵化。部分学校缺乏足够的场地、工具和师资力量来支持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此外,还有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学业成绩,忽略对学生劳动技能、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方面的考核。
赵占良,谭永平教授在论文“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突出学科育人功能——人教版义务教育生物学教材的主要特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论述提到,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呈现方式上,都充实了学科育人的相关内容,突出了新教材的德育功能。新教材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落实了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指南和指导纲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充实了主题教育内容。[1]为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有效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育人素材,让学生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开展劳动教育,通过一个个生物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实践并收获劳动成果,品味劳动成果的“色香味”之美,感悟劳动的喜悦,培养艰苦卓越的劳动精神。既落实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又有效落实生物学科育人功能,为生物学科育人的开展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
三、开展项目式学习,品劳动“色香味”之美
(一)项目式学习1:探寻校园生物多样性,品味劳动之色美
通过《探寻校园中植物的多样性》项目学习,让学生探寻、观察和认识校园的绿色植物。该项目包括观察校园常见植物形成观察记录表了解植物多样性、亲笔绘制植物挂牌、为植物挂牌等环节。在该项目学习中全体学生亲身去参与、去实践、去体验。观察之后,学生能在进一步绘制校园植物的挂牌中更深入了解校园中绿色植物的主要特征、科属和功能用途、生活环境等学科内容;还能感悟自己生活的校园中绿色植物的多姿多彩,形成人与环境相统一的和谐观念,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担当;另一方面在感悟绿色之美的同时,在亲自为植物绘制和挂牌的劳动中品劳动之色美;有效激发学生保护绿色植物,维护校园绿色之美,从而积极践行为绿色植物浇水除草的劳动教育,形成绿水青山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观念,培养维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当担。既实现学科育人功能,有效落实生物学科素养。
(二)项目式学习2:传统发酵食品的科学探索——酸奶与米酒的制作,品劳动之味美
在《传统发酵食品的科学探索——酸奶与米酒的制作》项目学习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开展酿造酸奶和米酒的学习和实践,在制作酸奶和米酒的劳动实践中,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科学探索的精神,也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卓越,品味酸奶和米酒的劳动醇香味道,培养攻坚克难的科学探索和劳动精神,提升劳动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有效落实生物学科育人功能。在劳动成果酸奶和米酒的分享会上,学生品劳动之味美,感受劳动收获之快乐,争当劳动先锋之光荣,进一步养成尊重劳动者,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优秀劳动品德。
(三)项目式学习3:被子植物一生的探索与品赏,品劳动之香美
在被子植物的一生的项目式学习中,布置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且适合在潮州生长的绿色开花植物进行栽培。对被子植物一生中,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结果等几个重要生命历程,开展实践探究和观察记录。在该项目式学习中,播种活动让学生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植株的生长阶段,学生学会适时浇水、定期松土、阶段性观察记录植株的生长,最后在品赏被子植物的开花和结果活动中去感悟长达几个月的劳动实践中的艰辛和劳动收获的喜悦。总结时,通过被子植物一生思维导图的绘制活动去深化理解对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被子植物一生的重要过程的理解和感悟,落实实验探究、观察记录、比较分析等科学思维的培养;在品赏开花和结果中去感悟劳动的收获与喜悦,培养艰苦卓越,责任担当的劳动精神,有效培养生物学科素养,落实学科育人功能。
因此,在劳动教育认识不足、劳动资源匮乏、劳动形式单一僵化、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挑战下,通过充分挖掘生物新教材中的劳动素材,在生物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既拓展劳动教育新途径、新视角、新方式,又有效开拓劳动教育新资源,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通过学科劳动实践,在实际活动中有效开展,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培未来劳动者的社会责任担当的主人翁精神,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科学探究实践精神,有效提升生物学科育人效果,实现学科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教法》2024年第8期第77-85页
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 陈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