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日报 权威 主流 影响力






2025-03-08

孩子成长出现偏差,不少家长陷入自责和自我怀疑中,该如何调整?

正视优缺点 建立信任感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家长经常从自身找原因,觉得自己没有引导好孩子、对孩子没有监督到位。更有的家长怀疑自己的教育能力,想推翻之前的教育方法,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调整。

上五年级的小涵是个有自己想法、脾气还很犟的孩子,很多事情都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比如,小涵经常忘记记作业、爱睡懒觉、边学习边吃零食。看到孩子总犯这样的错误,小涵妈妈孙女士就不厌其烦地反复提醒、讲道理,可是没什么效果。对此,孙女士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不但为孩子屡屡出现的错误寻找外在原因,更是怀疑自己没有理解、共情孩子。

孙女士说,就拿孩子边学习边吃零食这件事来说,我跟他讲了这么做的坏处、分析了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可是孩子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实际上仍然我行我素。后来我在他学习的时候,坐在旁边监督他,结果被孩子以“不信任他”“压力大”等理由推了出来。尽管我站在他的角度,表示会尊重他、信任他,可孩子却不依不饶。这种情况在我和孩子之间出现了很多次,我想一定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到位,却找不到合适的调整办法。

建议:

包容不纵容,留足成长空间

天津市和平区四平东道小学校长、天津市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焦茹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言行出现偏差,家长要包容、接纳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这种做法值得提倡。但是如果一味给孩子的错误寻找外在原因,就是对孩子共情过了头,孩子反而不领情,如此循环下去,家长逐渐对自身的教育方法产生怀疑,不但影响亲子沟通,更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焦茹校长建议,远离家庭教育上的自我怀疑,家长就要调整思路,不能一味紧盯孩子的错误、偏差。首先,家长在帮助孩子纠偏的同时,也要看到孩子积极的一面,多欣赏孩子的优点。家长过度紧盯孩子的行为和持续的焦虑心理会成为亲子冲突的导火索。其次,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度过快乐时光,家长要保持一定的松弛感,允许孩子有自我成长的空间,孩子的行为只要不越界,家长的“放手”反而会让孩子主动关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养成自我管理的能力。最后,家长要花心思来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对家长亲近,才会产生信任感,以平和的态度接受家长给出的建议。好的教育方法有很多,但家长不能照搬全收,进而套用在自家孩子身上。正所谓“没有良药治百病”,家长还是要在充满信任感的亲子关系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家孩子性格特点的沟通方式和教育方法。据《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