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日报 权威 主流 影响力






2025-03-18

文学作品中的哪吒形象

□ 许民彤

今年春节贺岁档中,主打神话题材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刷屏朋友圈的热门大片,也成为街谈巷议的文化话题。笔者和很多观众一样都是二刷三刷,但观影同时笔者想起几部文学作品中的哪吒的形象。

哪吒的故事最早出处

哪吒的故事,最早出自明代许仲琳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传为吴承恩所著)。在《封神演义》中,哪吒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在小说的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吒出世》至十四回《哪吒现莲花化身》中主要描写了哪吒。哪吒是陈塘关总兵李靖与殷夫人的第三子。哪吒由玉虚镇教奇宝灵珠子投胎转世,是阐教传人之一,奉师祖元始天尊法旨下世保周灭商。

哪吒出生时身高六尺,后由太乙真人助其莲花化身,身高一丈六尺,三头八臂,无魂无魄,非血肉之躯。哪吒身上配备诸多师传法宝神器,包括臂套乾坤圈、身围混天绫、手使火尖枪、脚踏风火轮,还有金砖、九龙神火罩、阴阳剑等。

在《封神演义》中,我们看到哪吒从小卷入杀劫,曾打死夜叉、闹海屠龙、在天宫殴打龙王等。四海龙王告上天庭后,他自知闯祸不忍心连累父母,自剖其腹,散了七魂六魄。后来被太乙真人复活,与父亲李靖产生冲突,随后帮助姜子牙伐纣成功。封神大战后,哪吒拒绝当官,功成身退,最终修得肉身成圣,与父亲和两兄长一家四口位列仙班……

通过这些艺术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形象,复杂而立体,塑造得非常成功,他既有孩童的天真无邪,又有战士的勇敢无畏,性格叛逆,追求自由,不畏强权,充满了神话传奇色彩。

为什么叫“哪吒”

在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传为吴承恩所著)中,哪吒,为天庭的一位儿童神将,是一个外表漂亮清秀的翩翩美少年,即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个也是最年幼的小儿子,因此又称“哪吒三太子”,性格刚烈勇猛无畏,被玉帝亲封为“三坛海会大神”,乃天兵统帅,有时为前部先锋,由父亲李天王领导。

哪吒神通广大,生有三头六臂的法身能力,并随身拥有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六件降妖除魔的兵器套装,还能把这些神兵变成密密麻麻的破万数量攻向对手,十分厉害,极具战斗力。

哪吒太子出生时,两只手心分别写有“哪”和“吒”二字,故名哪吒;他降世第三天时,本领就非同小可,一脚踏倒水晶宫,闹海抽龙筋,要做成腰带。其父李靖欲杀哪吒以绝后患,哪吒怒而剔骨削肉还于父母,自尽而亡后只剩一息魂识去西天找佛祖,如来佛以莲藕作骨,以荷叶作衣,重塑哪吒之身。复活后的哪吒法力高强,又有多件神兵利器,能上天入地惩治各种妖魔鬼怪,为民除害降伏了九十六洞妖魔,战功卓著。之后,哪吒想杀李靖,以报剔骨之仇,如来赐予李靖宝塔,并收哪吒作为义子,塔上层层有佛祖之像,唤哪吒以佛为父,化解了父子冤仇。因极擅操控成千上万的大量神器战斗,哪吒从此与李靖身为天宫正神中专司降魔及随朝护驾的重臣……

当代儿童文学中的哪吒形象

儿童文学,是特别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文学体裁。哪吒,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具光彩的一个艺术形象,也是当代儿童文学作品描写的重要对象。

在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中,我们熟知的有:南方出版社出版的主要讲述哪吒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故事的动画电影图书《哪吒闹海》;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52集大型动画系列丛书,塑造了哪吒正义勇敢、情感丰富、机智善良的卡通形象的《哪吒传奇》;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出版的以《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小说的部分情节为基础,发挥合理想象虚构而成的图书《哪吒的故事》;湖北知音传媒网络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哪吒传》(作者猫猫佳);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的图书《哪吒大战红孩儿》(作者李毓佩)……等等。

在这些儿童文学中,我们看到的哪吒,是一个具有强大力量、威风凛凛,能够变身三头六臂的少年英雄形象。他英勇无畏、不屈不挠、重情重义,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总是勇往直前,不畏强敌。他为民除害,行侠仗义。他的善良和正义感,使他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

这次《哪吒之魔童闹海》火爆出圈,让哪吒“重生”,促使我们再次古典文学的阅读,更多关注传统文化IP,思考怎样向时代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