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吴军
清朝大文学家、《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不仅文才卓绝,情思飘逸,而且还擅长绘画,其画风古朴典雅,凝重清丽,功力非凡。
曹雪芹曾经画过一幅画,是一幅菊花图,画的上面是一片立石,两棵秋菊,落款是“梦阮”二字,此画没有上款,印章也是篆文朱书的“梦阮”二字。这幅画曾经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北京出现过,只是,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又不知流落到何处了,确是一大憾事。
由于时局动荡,当时北京的书画收藏业非常萧条,许多商人都选择送货上门的方式,把书画作品送到收藏者的家中,供其选购。有一个商人,经常为当时的北大教师、后来成为国学大师的王利器送古籍和书画。有一次,这个商人给王利器送来一幅水墨画单条,就是曹雪芹画的菊花和石头的菊花图,题款和印章均是“梦阮”二字。王利器当时还没有从事中国通俗小说的研究,所以,他不知道“梦阮”是谁。而且,他又不想购买此画,所以,就又让商人把这幅画带走了。
后来,到了20世纪50年代,王利器为北京图书馆整理《八旗艺文编目》时,在著录的一批珍稀古籍中看到了一首《题芹溪居士》的诗,在诗的原注里写道:“姓曹,字梦阮,号芹溪居士,其人工诗善画。”王利器忽然想起了自己曾经见过的那幅画,原来,自己错过的那幅画竟然是曹雪芹的作品。于是,他急忙放下手里的所有工作,跑遍了整个北京的所有文物交易市场,却一无所获。王利器为此悔恨不已。
1995年7月3日,王利器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上发表了《重新考证曹雪芹的生平》一文,介绍了有关曹雪芹和绘画的一些资料,希望能引起人们对曹雪芹在绘画方面的重视。王利器在晚年的时候,还写了《忆二宝》的文章,他写道:“我千祈万祷,有一天,曹雪芹这幅真迹会重现人间。要不然,我将负疚终生了。”
曹雪芹作画时不喜欢浓墨重彩,他喜欢用轻淡的笔墨表达典雅的意境。他画菊花,画石头,都是在笔墨之外抒写自己孤傲的性格和俊朗脱俗的人品。他“不求邀众赏,潇洒作顽仙”,不仅以《红楼梦》来抒发心中的郁闷之情,他也用绘画来畅吐胸中之块垒。曹雪芹的画,已经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描画风物,更是在描画世态人情,他的画风和《红楼梦》的艺术风格是一致的,应该是的,也一定是的。这些,留待红学专家去好好研究了。
对于曹雪芹的研究,红学家们大多侧重于《红楼梦》,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因为,史料对于曹雪芹的生平记载非常少,人们只好通过《红楼梦》的文字中隐含的内容以及曹雪芹的一些友人写给其的赠诗中去寻找吉光片羽,实在是很艰难的事情。
不过,曹雪芹是一个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他在手工艺制作、饮食、中医、游戏、园林、书画等方面的造诣是不容置疑的,他的书画创作也应该是有一定成就的。他的那幅画着菊花和立石的画能在北京出现,已经告诉人们,曹雪芹一定有绘画作品在民间流传,这对于研究《红楼梦》,对于研究曹雪芹的生平,都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