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日报 权威 主流 影响力






2025-04-18

聚力打造文旅浮山活力浮山美丽浮山幸福浮山

——专访饶平县浮山镇党委书记吕俊仕

  专访现场。

在央视重点栏目亮相、柿饼销量翻三番、完成“三拆”超2万平方米、探索“乡村工匠”助力乡村建设模式……近年来,饶平县浮山镇立足得天独厚的区域位置优势和自然生态禀赋,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具有浮山特色的发展路径,赋能“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

“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浮山镇工作,充分体现了市委对浮山镇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也更加坚定了我镇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出新出彩、取得实效的信心和决心。”近日,浮山镇党委书记吕俊仕在接受潮州日报首席记者杨燕芳专访时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锚定“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立足绿色低碳特色镇发展定位,加快推进典型镇村培育创建,聚力打造“文旅浮山、活力浮山、美丽浮山、幸福浮山”,加力提速推动“百千万工程”干出成效、干出特色。

延伸产业链 做好“柿”文章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杨燕芳:浮山柿饼远近闻名,现已成为致富兴业之果,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浮山将如何做好“柿”文章,走好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实现旺丁又旺财?

吕俊仕:浮山是闽粤周边最大的柿饼加工基地。近年来,我镇打造柿饼非遗文化街和柿饼文化体验园,合作研发柿饼清洁加工技术,成功申报柿饼SC认证,解决柿饼在线上销售的瓶颈问题。同时,成立坪洋柿饼专业合作社,规范农户生产经营行为,保障浮山柿饼品质。在此期间,浮山柿饼的销售量逐年大幅增长,特别是去年国庆节以来更是供不应求,全年销量比往年翻了三番,带动坪洋村超一半在家村民就业。去年12月7日,央视《天下财经》栏目对浮山柿饼非遗文化街进行了报道。

我镇将锚定旺镇强村富民目标,以目前柿饼加工产业为基础,重点聚焦二产拓展延伸柿产品研发和柿饼标准化加工,增加一、三产业布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推动产业链由加工制作向源头种植延伸。今年,我们将打造第一期超200亩的生态柿园种植示范基地。同时推动坪洋强村公司与广西恭城等月柿供给地建立长期稳定购销合作关系,逐步解决柿果来源问题。

二是推动生产模式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以“有数有税”为导向,扎实推进“个转企”,培育新增一批较具规模的柿产品加工厂,构建“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探索研发本地柿叶茶、柿子醋、柿果酱、柿子片等系列柿产品。目前,我镇一家本地企业——雾臣公司已购置生产设备,准备生产柿果酱、柿子片等产品,预计下半年正式投产。

三是推动文旅发展模式由网红打卡向留人经济延伸。打造柿文化主题公园、采摘体验区、柿文化展览区和柿林网红打卡点,形成柿产业观光旅游线路。举办鲜柿采摘、非遗柿文化节等特色文旅活动,逐步形成一条以柿产业为核心,集柿子生产加工、销售物流、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柿产业链条,打响“广东柿饼之乡”“闽粤柿产品交易中心”等品牌。

在此基础上,我镇将突出农文旅融合,有机整合滨水空间、红色遗址、古村古寨等全域文旅资源,融合柿饼、手擀面制作等非遗体验,串珠成链、连片打造,推动我镇文旅资源与潮州古城、道韵楼、汤溪水库、浮滨茶旅走廊等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周末游、深度游等业态,为市民和游客量身定制更多休闲娱乐好去处,激活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优势。

以“典”上开花带动全域出彩

把镇村打造得越来越美

杨燕芳:近年来,浮山镇狠抓美丽圩镇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哪些成效?将如何巩固成果,打造干净整洁宜居环境?

吕俊仕:美丽圩镇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是我镇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镇坚持以拆开路,累计拆除闲置危旧房屋、田间窝棚、违规搭建物等543处,超2万平方米,开展“三线”整治21.54公里,抓好2条示范主街和浮山镇中心市场的改造提升,新建美丽圩镇客厅、镇文化公园、钟厝岭红色文化公园和东官滨水公园等,推动美丽圩镇从“七个一”向“七个N”延伸建设,全面提升圩镇品质。

我镇将抓住市委开展“城乡品质提升年”的契机,加快建设典型镇村,以“典”上开花带动全域出彩,把镇村打造得越来越美。

在推进典型镇建设方面,重点抓好一条美丽河道的优化提升和两条美丽示范主街的改造升级,深化“三个三”攻坚行动,加快推进镇区全域人居环境整治和“三线”整治项目,同步完善配套污水管网、公共停车场充电桩、冷链物流和“光伏+建筑”等公共服务设施,并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发展,增强浮山作为饶平中部商贸中心的区域综合服务功能。

在推进典型村建设方面,持续巩固五联、坪洋典型村创建成效,健全完善农房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引入第三方运营企业参与五联乡村运营,推动“客流”变“客留”。重点推进东官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个村前美丽广场、一条非遗美食街、一条古村落研学路线和一个统战研学基地。同时,全域推进清脏治乱、风貌提升和绿化美化,实现从“点上出彩”到“全面开花”转变。

激活各方资源

带动更多社会力量投身“百千万工程”

杨燕芳:浮山镇在发动社会力量投身“百千万工程”方面做了不少有益探索。将如何总结推广经验,凝聚社会合力,共同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新突破?

吕俊仕:近年来,我镇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在清脏治乱、并田改造、宅基地置换等工作推进过程中,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带动群众参与其中,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互促互进。同时,发动在外贤达回乡发展,联合饶平县委统战部发动惠州饶平商会等“认建”农房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和绿美生态建设。此外,我们还积极探索“乡村工匠”助力乡村建设模式,组织坪洋村近40名水泥工匠就近参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动员坪洋村全村村民投工投劳、捐资捐物参与绿美巷道和“四小园”打造,实现乡村风貌提升从“单向发力”变为“多方合力”。坪洋村“乡村工匠”模式多次被上级媒体宣传报道。

接下来,我镇将持续聚焦全员参与,激活各方资源,带动更多社会力量投身“百千万工程”。

抓好基层治理。抓住2026年镇村换届契机,深入实施“头雁提质”“雏雁培育”工程和“斩尾攻坚”三年行动,锻造一支过硬基层干部队伍。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和平安法治乡村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加大宣传力度。广聚贤达力量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捐资出力,积极发动党员群众参与清脏治乱,大力推广坪洋村“乡村工匠”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持续壮大乡村工匠队伍,巧用工匠参与典型镇村创建、农房风貌提升、“美丽祠堂”行动等工作,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办好民生实事。加快推动军埔大桥、污水处理设施、村干道硬底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东官小学宿舍楼、浮山中心卫生院提升工程和中部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长者饭堂、托育机构等涉及“一老一小”相关服务设施,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 文/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燕芳

□ 图/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  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