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日报 权威 主流 影响力






2025-04-19

健身是一种修行

□ 陈树彬

近日,读作家索南才让写的《被迫的健身和文学活动》,不禁莞尔。

对于酷爱锻炼、热衷运动的来说,健身,不说是一种刺激荷尔蒙的运动,至少是一件舒畅而快乐的事,对于忙碌奔波的烟火生活、行色匆匆的人们来说,也可以是一种心理“减压”,一种“快节奏”生活的缓冲,是一种“舒缓”的生活方式。“被迫”一说,似乎笑谈。

人到中年,心理困扰来自方方面面:上有老下有小,养老育儿,工作事业。还有,就是大不如前的身体不知不觉发出了各种不良信号,各种关乎健康的问题接踵而来,“亚健康”,甚至不健康,包括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如同驱之不散的阴霾覆盖我们原本健康快乐的身体。

索南才让的文章写到自己身体“变形”的尴尬:“心情不好的起因很简单,我在优衣库买衣服,突然发现镜子里出现的人身材好丑,挺着大肚子,撅着大屁股,裹着粗壮的腰,黑沉一具粗糙的脸,一副二逼的样子。”

这副所谓的让人“难受”的“二逼”模样,是当今大多中年人都有的形象和状态。

面对身体发出的不良信号,好多人还是有意识地积极“干预”,以各种方式调剂生活,调理身体,调节心理。读书、唱歌、跳舞、锻炼等铺排于业余生活的方方面面。

单说健身运动,便成为当下人们业余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于效果如何,所得多寡,因人而异。

作家索南才让与一个朋友谈起身体管理。朋友说锻炼的效果不是很好,尝试了不少方法都不大管用,最后到餐馆打工,成功减下来。这朋友说的是减肥。索南才让回想之前在牧场干活,每天忙碌奔波,难得闲下来,瘦下来的都是肌肉。现在不用干那么多农活,写写作,开开会什么的,别说干粗活重活,就是舒筋活络也疏懒稀松,体重上去了,却成了身体的“负累”,健康的麻烦制造者。

多年健身,所见所知,大抵可以这样断言:从事体力劳动的,几乎没到过健身房。经常出入健身房的,几乎没干过体力活。体力劳动者,每天揽下的粗活重活,劳动量要倍数于健身者的锻炼量,一般不会再到健身房“自讨苦吃”。我有一个朋友,卖卡板的,刚开始,既是老板,又是工人,每天锤起锤落钉卡板,还得装货送货,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就是在健身房每天坚持一两个小时锻炼的健身爱好者,也是断然吃不消的。几年前,村附近新开一家健身房,我邀他一起去“体验体验”。后来,他兴致勃勃办了年卡。开始还兴头十足,慢慢的,就稀疏平常了。原因很简单,每天的粗活重活已经累得快趴下,哪有过剩的精力在健身房“撸铁”?

工厂、工地的体力劳动者很少出现在健身房,不难理解。高强度劳动贯穿于他们忙碌的日常,这就是最好的锻炼!

曾开玩笑说,比块头、比肌肉,体力劳动者比不过专业健身者,但论体力、耐力,专业健身者干不过体力劳动者。

健身者,一些出自本身的爱好,一些如开头所说,是身体暴露各种健康问题,不得已而为之,如索南才让所说的“被迫健身”。

但不管出自哪种健身目的,主动也好,被迫也好,能持之以恒,坚持下来的,都会慢慢喜欢上健身运动的。

当健身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你想停下都难。这需要一个艰难而坚强的过程。这个过程,我称之为“修行”!

现身说法,我就是千千万万健身爱好者之一,坚持健身十多年,苦乐自知。其实,说到健身的苦,也不苦。多大能量做多大的事,适当、适量、适可而止,何苦之有?健身的“苦”,是坚持的“苦”,能吃苦,便能坚持,吃不了苦,日渐疏淡,不久自然荒废,再从头已事倍功半,也比之前的“坚持”更难。这也是“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

何止健身,人的一生,所有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以修行者的内心视之、行之,也是一种不同获得的修行。

道理,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自己走出来的。

《西游记》的真经,我们看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取经人筚路蓝缕、一路跋涉、披荆斩棘、历尽艰辛的取经路。

这才是真正的属于所有普罗大众的“经书”!

取经人漫漫长路的历经,是一种身体力行的修行,我们有幸看到这个过程,如能达其境、通其心,也是一种日臻化境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