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日报 权威 主流 影响力






2025-04-19

苦刺春味

□ 谢璇

春雨淅沥,潮汕的田间地垄便悄然冒出一簇簇浅绿的嫩芽,在烟雨迷蒙中探头探脑,这便是苦刺了。这时的苦刺鲜嫩脆口,苦涩味少,入口有一股爽润的清香,恰是应了“食岁谷”的古训。

民国初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中是这样描述苦刺的:“苦菜一名苦刺,系野草之一种,丛生茂盛。清明时妇女儿童持小竿竹篮,随打随拾,归来洗洁,与豆芽同煮。俗传食之可以清血解毒。”这记载很有意思,可见吃苦刺一向来就有。小时候,父亲在我家菜园的四周栽种了一圈苦刺,春天一到它们便疯长,成为天然的田园围篱。这时,母亲总会摘下最鲜嫩的头茬苦刺心,煮上一碗苦刺肉沫汤,端上餐桌时她会千叮万嘱我们姐弟俩:“苦刺可以清热解毒,这一碗你们都要喝下去。”我和弟弟因为嫌弃味苦,对苦刺总是避而远之,却无奈于母亲的念叨:“这点苦都不会吃,以后哪会吃苦?”只得硬着头皮、捂住鼻子、憋着气,一口咽下去。守在旁边的母亲脸上随即溢着愉悦而满足的笑意,快速地收拾着碗筷后忙活去了。

人的口味真是奇妙,小时候我不喜欢吃苦刺,长大后想吃苦刺的欲望却像忍耐、积蓄了一冬的野草在心底肆意生长、迅速蔓延,觉得吃苦刺是春天里的一大享受,是纯正的原汁原味、浓郁的春天气息,弥漫在舌尖,入喉清爽,微苦回甘,这是春天的美味,独一无二的春天味道。每年春天,回母亲家最频繁,每次回去母亲总会去园里掐上一撮最鲜嫩的苦刺心,洗净、切碎,和鸡蛋、盐、胡椒粉拌匀下锅煎。金黄色的苦刺蛋,入口便是春天的味道,嘴里肆意荡漾着新春雨后的湿润与清香。既有鸡蛋的鲜香滑嫩,又有苦刺心的脆嫩清苦,跳跃在舌尖上,真是美妙无比。母亲看我吃得香,便笑道:“我还以为你吃不了苦呢!”“你不是总和我们说‘苦尽甘来’嘛,以前不懂,现在总算慢慢明白了。”我回应着母亲。临走时,母亲总会装上一大篮子苦刺心让我带回城里。

回城后我立即把苦刺心分送给邻居和好友,我想让他们也尝尝这种最朴实、最新鲜的春天味道。晚饭时,我收到他们发来的用苦刺心烹调的美食的相片,有苦刺心猪肝赤肉汤、苦刺心牛肉丸汤、苦刺心炒豆芽。邻居李姐在朋友圈里还发了她用苦刺心做的苦刺丸的图片,并加了文字:“苦刺心捣碎后,和猪肉剁泥做成苦刺丸,柔脆而有弹性,入口回甘。苦尽甘来,苦刺心的独特鲜香清苦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刚入口稍带苦涩,慢慢咀嚼之,就品味出其甘其香来,还有一种难以言状的美味——那是一种来自原野没有污染不事修饰的原生态气味。” 这话说得挺有道理的,苦刺的味道,先是拒人千里,继而引人入胜,恰似生活的况味。

苦刺这东西,说来也怪。明明是野菜,偏成了佳肴;明明是苦涩,偏让人回味。它从田间到餐桌,从唇齿到心头,一路走来,带着春雨的湿润,带着泥土的芬芳,也带着母亲那句“苦尽甘来”的老话。而今细想,人生百味,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