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日报 权威 主流 影响力






2025-05-06

檐下青苔

□ 罗宗

老屋的屋檐下,生着一片片青苔,我蹲在墙角,用手指轻轻触碰那些绒绒的绿意。雨水顺着瓦沟滴落,在青苔上溅起细小的水花,那湿润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带着泥土与时光的味道。

记得第一次发现这些青苔,是在一个梅雨季节的午后。我躲在屋檐下避雨,忽然注意到墙角那一抹异样的绿色。它们像是被雨水唤醒的精灵,静静地趴在砖缝里,不声不响地生长着。我蹲下去,用指甲小心翼翼地刮下一小片,放在掌心观察。那柔软的触感让我想起奶奶纳鞋底用的绒布,却又带着生命特有的韧性。

“别看它不起眼,这青苔可有些年头了。”奶奶撑着油纸伞走过来,见我研究得入神,便笑着说道。我仰起脸,雨水顺着伞骨滑落,在奶奶皱纹间流淌,就像那些雨水在青苔上蜿蜒的痕迹。

渐渐地,我开始留意起这些不起眼的小生命。它们有的像星星般点缀在墙缝里,有的则连成一片,像是给老屋镶了一道绿色的花边。阳光好的时候,青苔会泛着微微的金光;雨天来临,它们就变得格外鲜亮,仿佛能掐出水来。我常常蹲在那里,一看就是大半天,想象着它们是如何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完成自己的生命轮回。

学堂里的先生教我们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我便会想起家中屋檐下的那些青苔。它们虽没有诗人笔下的雅致,却自有其朴实的美。下雨时,我总爱趴在窗边,看雨滴如何在青苔上跳舞,如何被那些细密的绿色绒毛温柔地接住。有时看得入迷,连先生布置的功课都忘了做。

记得有个夏日,我突发奇想,用瓦片从河边舀来水,小心地浇在干涸的青苔上。那些蔫了的绿色立刻舒展开来,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奶奶见了,笑着摇头:“傻孩子,它们活得比你明白,知道什么时候该睡,什么时候该醒。”我不太懂奶奶的话,却记住了青苔那顽强的生命力。

秋风起时,青苔会渐渐变成黄褐色,像是披上了一件厚实的外衣。我担心它们死了,奶奶却说它们只是在睡觉。果然,来年开春,几场细雨过后,那些看似枯死的青苔又悄悄返青,比去年更加茂盛。这让我想起爷爷常说的一句话:“人哪,得学着青苔的性子,能屈能伸。”

如今老屋早已不在,那些伴我成长的青苔也随之消失。新建的楼房光洁整齐,再也找不到一丝绿色的痕迹。偶尔在公园的石缝里发现一小片青苔,我仍会蹲下去,像儿时那样细细端详。它们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安静、坚韧,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书写着自己的生命诗篇。

有时深夜做梦,会回到那个雨天的屋檐下。醒来时,掌心似乎还残留着青苔微凉的触感。这才明白,原来最珍贵的记忆,往往就藏在最平凡的细节里。就像那些不起眼的青苔,它们教会我的,是关于生命的韧性与静默的力量。

现在的孩子们大概很难理解,为何有人会对墙角的一抹绿色如此着迷。他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少有机会感受这种最原始的感动。而我,却永远记得那个蹲在屋檐下的小小身影,以及那片在雨中舒展的绿色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