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建苗
我在小城,享受着平常日子,来自一日三餐的幸福。
出入于乡镇、市郊,酒店、餐馆、大排摊、小摊,寻味。
食为鲜,似乎是一个地方的标志。
潮菜,以鲜闻名。鲜,是灵魂。简单的烹饪,朴实的调味,触及味蕾,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有了美好之感。
清蒸鱼,往往不用多少调味,姜与葱,淋点酱油,出锅再淋点热油,鲜甜之美,从舌尖传至了大脑,惊叹着这鱼,肯定刚从海里游进锅,鲜活哩。
熟鱼,仅用盐,整条摆筐、大锅水煮、捞出,入口鲜甜,细品回味,有的是惊艳,配粥一绝,吃了念念不忘。
潮汕人称“鱼饭”,鱼非饭,仅是把一条条的鱼,煮熟了吃,味道独特,是当地一奇了。
就连一碗小小的水煮面、粿条汤等,都做得出色,鲜香着哩。
或猪肉,或牛肉,或海鲜,有多种的选择、搭配,适合口味。
猪肉面汤,猪肉是一大早买的,仅用铁笊子往滚开的水一烫,放入面中,肉圆、肉片等的鲜香,还有汤水的浓香,带着自然的甜味,吃一碗,便是那么的舒服、惬意,有着满足的感觉。
粿条汤的汤水,是用鸡鸭鹅、猪肉、猪骨等熬的,有着浓郁的香气,入馔以肉片、肉圆、肉酵、鱿鱼、猪粉等,再带点葱芹、蒜片朥等,鲜香、甜美,丰富的口感,吃着回味。
面汤、粿条汤,也有入馔牛肉、牛杂、牛肉圆等,调以芹菜末、生菜,另外的一种风味,牛肉圆弹牙、滋水,在口中爆开,丰富、奇妙的口感。
或是把牛肉火锅的吃法,融入了牛肉粿汤、牛肉面汤的烹饪,便是潮汕的特色。
再者,还有海鲜做的粿、面汤,有灰蛤、蛏子、生蚝、虾、鱿鱼等,那一口汤水,鲜甜得的醉人,回味无穷。
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潮菜的灵魂。
生腌,有人说是“毒药”,指的是吃了一次,便会吃第二次、第三次,一发不可收拾,上瘾。
虾是跳着的,蟹是爬着的,虾蛄还能弹人,这样把这些放在一个盆上,淋上盐、醋、姜、芫荽、鸡粉等配成的配料,浸着腌。吃时,鲜、甜、辣、咸、爽,刺激着天灵盖,把所有灵敏的触感,涌上舌尖,味儿醉人,欲罢不能。
生腌毛蛤,仅用沸水一烫,开口,淋上配制好的调料,开食,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还有入口的舒爽,吃了一个又一个,吃完了还想着再吃下一盘,馋着哩。
吃生腌,像是童年过年时,吃团圆饭的感觉,筷子夹着,口里吃着,另一只手又拿着,恨不住把一桌的佳肴,都塞进了肚子。如果再来上一瓶小酒,慢慢地吃,慢慢地品,似乎人生的满足,也不过于此。
潮汕的小吃摊,也有亮丽的色泽。
肠粉,是最好的早餐。
一个不起食的小店,一套炊具,几只小桌,十来只小凳子,便能支撑起一片天空,招揽来八方来客。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顾客,都在品尝着一盘肠粉,米磨的包浆,裹着鸡蛋、肉末、鲜鱼粒、菜脯粒等,炊熟、淋高汤,幸福的味儿,那是顾客脸上的表情。
男的女的,一家子抑或老人带着孩子来吃,坐在桌边等待,上了一盘热气腾腾的肠粉,拌了辣椒酱,大快朵颐,末了再呷上一小塑料杯茶水,走出店门时,便是一张张惬意的脸庞。
食番薯粥,像是吃着大宴,精彩纷呈。
一碗小小的粥,能够配着几十、上百,甚至更多的杂咸,想吃什么,便挑什么,总能找到可口的。
苦瓜咸菜黄豆、咸黑豆、豆干、炸火腿肠、煎蛋、熟鱼、咸菜肉片、菜脯卵、腌麻叶、腌蚬、咸乌橄榄、腐竹、香菇粉丝等,一盆盆、一盘盘地摆着,琳琅满目。一元二元、三元五元都可买,一小碟一小碟地装,摆满了小桌,这便是美食的天堂。
少而精,花最少的钱,吃最全的美食,就在番薯粥摊上遇到了。
小吃摊的美味,常是让人流连忘返,一家寻了,又寻着另一家。
炸豆干,一个油鼎沸腾,一块块的豆干滑落,哗啦声敲耳,香气扑鼻,听觉与嗅觉,都有着美好享受。
不用多久,便能见到小摊的老板,用筷子从油鼎中夹出,一块块炸得金黄、鼓起的豆干,放在砧板,手起手落“哒哒哒”的几声,一块豆干便一分为四,露出内层的嫩白。
炸豆干要趁热着吃,不用多少的调味,在一小碟的辣椒盐水、抑或葱盐水蘸一下,有了丰富的口感。金黄的外层酥脆,内层的滑嫩,迥异的味觉,还有来自调味的葱咸香、抑或辣咸香,多么美妙。
经常的,我坐在小桌,吃得浑身舒畅,微汗直冒,似乎那独特的豆干香,充斥着每一个毛孔,那样满足了。
小食摊还有煎粉粿、小米粿等,一个小小的平鼎,将一小块、一小个的粿品放上,煎出微焦、金黄,装盘端上。吃着,皮微韧、焦香,内馅的韭味、南瓜、萝卜虾米等香气,破冲而出,直击味蕾,说有多爽,便有多爽。
小城食事,有吃也吃不完、吃也吃不厌的小吃,层出不穷的美食。
久居小城,我还有吃不全的感觉。
蔡澜先生说过,食在广州,味在潮汕。
潮汕美食的味,便是鲜活之味,安逸、幸福之味,那一盘盘、一碗碗慰着味薯,暖着胃、暖着心,浓浓的乡味。
这是母亲的手艺,童年的餐食味道,一辈子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