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日报 权威 主流 影响力






2025-05-07

立夏养生:

调养心脾 清热祛湿

  漫画:立夏时节 新华社发 曹一 作

编者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更藏着养生的密码。当第一缕春风吹化残雪,阳气升发,正是养肝健脾的好时节;盛夏蝉鸣,心火旺盛,需以清淡饮食养心护神;秋风渐起,燥气当令,滋阴润燥成为养生关键;寒冬凛冽,万物蛰伏,温补驱寒方能积蓄能量。每个节气的更迭,都对应着身体机能的微妙变化。今天,本报健康版与市中医医院一起联手,首次推出《节气与养生》栏目。栏目将跟随大自然的脚步,用中医的知识为广大中老年读者解读当季养生要点,分享简单实用的食疗方、运动法,以及起居作息建议。顺时而养,与节气共舞。让我们在四季流转中,学会与自然对话,以科学养生之道,收获健康与从容。本报将陆续推出相关文章,关注健康,关爱生活。敬请广大读者垂注。

􀳊市中医医院 卢桢婉

燕子衔春去,薰风带暑来。5月5日,迎来立夏节气,大自然翻开了崭新诗篇。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标志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万物进入生长旺季。此时养生需顺应“春夏养阳”的原则,注重调养心脾、清热祛湿,为健康度过夏季打下基础。那么,立夏养生应该怎么做呢,来看医生的具体建议。

起居养生

1.晚睡早起,适当午休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心神的宁静。顺应昼长夜短的特点,适当推迟入睡时间(不晚于23时),早起后活动以助阳气生发。中午11时至13时(心经当令)小憩15-30分钟,适当的午睡可补充睡眠的不足,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起到缓解疲劳,保护心脏的作用。

2.避免贪凉

忌久吹空调或直吹风扇,避免寒邪入侵导致“夏月伤寒”。夜间睡眠时注意腹部、关节保暖,防止受凉。

饮食调养

1.增酸减苦,清淡为主

适当吃酸味食物(如乌梅、山楂、柠檬)生津止渴、开胃消食;少食苦味(如苦瓜宜少量)以免心火过抑。

多吃时令蔬果:黄瓜、冬瓜、丝瓜(清热利湿);樱桃、桑葚(补血养心);绿豆、莲子(清心解毒)。

2.健脾祛湿

湿热天气易伤脾胃,可食用薏米、赤小豆、山药、芡实等煮粥或煲汤。

忌油腻、辛辣,避免加重内湿。

3.推荐食疗方

鸡蛋花陈皮饮:潮州地处岭南,立夏时节盛开的鸡蛋花正是当前适宜的药膳佳品。鸡蛋花作为药用最早记载在《岭南采药录》中,是岭南常用的特色草药之一,也是岭南百姓家喻户晓的夏季保健饮品——五花茶的主要成分。鸡蛋花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利湿、解暑的功效,单用新鲜鸡蛋花煮糖水,或配合薏苡仁、扁豆、陈皮、白术、木棉花、茯苓等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药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可预防中暑。下面给大家推荐一款鸡蛋花制作的立夏保健饮品:鸡蛋花陈皮饮。需要鸡蛋花3克,陈皮2克,生姜2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清水1000毫升,大火煮沸3分钟,即可饮用。此茶饮具有清热祛湿的功效,尤其适合湿热痰多的人群饮用。由于鸡蛋花性凉,平素大便稀溏、舌边有齿痕的人不宜多吃。肺寒咳嗽、虚寒感冒、寒湿型大便溏泻的人群不宜使用。

桂圆粥:桂圆30克、大枣15克、粳米150克,上述材料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熬煮成粥,适当调入白糖即成,此粥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

运动保健

1.适度运动

避免大汗,运动时以及运动后,要及时饮用温水,补充体液。尤其不要在身体正热络流汗之时,贪凉饮冷。

选择温和运动:散步、八段锦、太极拳或瑜伽,以微汗为宜,过度出汗易耗气伤阴。运动时间宜在清晨或傍晚,避开烈日。

2.养心静神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情绪易躁,在日常起居生活中,要戒怒戒躁,保持神清气和、活泼愉快,可多亲近大自然,使人体的阳气宣通开泄,但也不能情绪波动过大,切忌暴喜伤心,可通过绘画、听音乐、书法、钓鱼、下棋、种花等方式保持心境平和。

防病提醒

1.预防暑湿感冒

避免骤冷骤热,出汗后及时擦干,勿立即冲冷水澡。常备藿香正气水(防暑湿)、薄荷油(提神醒脑)。

2.冬病夏治准备

立夏后阳气旺盛,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等患者可咨询中医,为三伏贴等疗法做准备。

节气习俗与养生结合

吃“立夏蛋”:民间有立夏吃煮鸡蛋(或茶叶蛋)的习俗,寓意补益气血,实际也符合夏季蛋白质需求增加的特点。

称体重:古时立夏称体重防“疰夏”(夏季消瘦),现代可借此关注健康体重管理。

关键原则:立夏养生重在“清心火、健脾胃、防湿邪”,顺应自然规律,平衡阴阳,为盛夏健康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