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探讨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初中生身心特点,阐述了管育并重对学生发展和班级管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初中班主任在管育并重模式下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路径,包括转变德育观念、科学制定管理制度、丰富德育方式以及健全评价机制。旨在为初中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管育并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路径;学生发展
引言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学生正经历着从儿童向青年的过渡,身心发展迅速,价值观逐渐形成,是德育工作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德育模式往往偏重于“管”,强调纪律和约束,而忽视了“育”的重要性,即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和培养,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将“管”与“育”有效结合,构建管育并重的德育模式,成为当前初中班主任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以管育并重的视角,深入分析初中阶段德育工作的特点和难点,并探讨初中班主任在管育并重模式下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路径,为提升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参考。
1 管育并重在初中阶段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1.1 初中生身心特点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其特点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的开展。在生理方面,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发育逐渐成熟,这些生理变化常常伴随着情绪波动,容易产生焦虑和冲动。在心理方面,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渴望独立自主,但同时又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同伴群体的影响;他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对权威产生质疑,渴望被认可和尊重,情感体验丰富而复杂,常常表现出叛逆心理。在认知方面,思维能力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他们的认知水平仍然有限,对事物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全面。
1.2 管育并重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首先,“管”在德育中扮演着规范和约束的角色,它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从而约束自己的言行,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育”侧重于引导学生认识道德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内在的道德自觉。通过道德教育、榜样示范、实践体验等方式,让学生理解道德规范背后的道理,从而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管育并重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在规则和自由之间找到平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律性和独立性。
1.3 管育并重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适当的“管”是维护班级秩序的必要条件,通过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可以减少违纪现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班级规则的制定,可以由班主任主导,也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到规则制定的过程中,让他们明白规则的目的和意义,增加规则的认同感,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同时,“育”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班级凝聚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营造团结友爱、互助互爱的班集体氛围,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当学生明白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并将其内化于心时,班级管理就会变得更加轻松有序,班主任的精力也能更好地投入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上。
2 管育并重模式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路径
2.1 转变德育观念,树立良好道德典范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以积极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成长,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惩罚。要关注学生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同时,要树立平等对话的德育观,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沟通关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进行说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此外,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榜样,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德育工作的重任。
2.2 科学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丰富德育工作开展方式
首先,班主任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制度内容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制定制度后,要严格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其次,要丰富德育活动形式,避免德育工作的单调和枯燥,班主任应积极探索多种德育活动形式。德育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感悟人生。此外,要发挥榜样的力量,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树立身边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向上。可以评选班级优秀学生、文明礼貌之星等,并开展相应的宣传表彰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最后,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班主任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学生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教育方案,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构建家校共育的教育格局。
2.3 注重德育工作多元评价,健全评价机制
首先,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摒弃单一的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社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多个方面,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是指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终结性评价是指在一段时间结束后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德育工作成果的总结和检验,通过两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德育情况。最后,评价结果要具有激励性,评价结果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不足,更要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评价结果的反馈要及时、准确,并具有针对性,避免简单化和形式化,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管育并重是初中阶段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新时代德育工作的重要理念。初中班主任应深入了解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转变德育观念,科学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丰富德育工作开展方式,健全评价机制,才能真正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爱华.管育并重教学模式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运用[J].学周刊,2024,(29):158-160.
[2]缪成添.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管育并重教学模式的运用[J].求知导刊,2024,(21):116-118.
[3]刘晓慧.关于“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思考[J].才智,2019,(19):196-197.
潮州市金山实验学校 张渲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