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法下潮州卫生陶瓷制品行业成本核算与管控探讨

内容摘要:陶瓷行业等传统制造业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陶瓷行业,只有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在传统产品中注入更多的科技、质量和服务的因素,才能在竞争中先人一步,走出低价竞争的陷阱,实现高质量发展。而要创新研发和转型升级,企业更应该准确核算成本,有效管控成本。只有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让企业获得真实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生产、研发、销售、成本管控等决策提供支持。

关键词:标准成本法;陶瓷产业;规模化;成本核算

中国是世界陶瓷制造大国,潮州是“中国瓷都”,具有生产规模大、工艺精和生产工艺流程稳定等特点。近年来该行业正从传统的生产工艺产品向智能化的健康卫浴产品扩充发展,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本文尝试促使对卫生陶瓷产业更多采用标准成本法进项成本核算,从而为促进潮州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方案。

一、标准成本法概述

(一)标准成本法概念

标准成本法,又称为标准成本会计,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它的核心是按标准成本记录和反映产品策划形成过程和结果,并借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二)标准成本法的优势

第一,从成本角度,标准成本法提供了更好的控制和降低成本的方法,容易找准目标。相对实际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有极大的优越性。例如,标准成本可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只要将标准成本设置成应达到成本水平的标杆,并将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比对,从而对材料、人力和动力等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行监控,当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时,通过对差异进行持续分析,从而查找定位差异的原因和责任,并以此为基础科学地制定应对策略,进而改善和降低资源的消耗,控制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第二,从会计角度,标准成本法提供了一种清晰简单的核算方法,容易简便操作。标准成本法的重要特性是成本发生前就知道最应该发生成本的合理水平。例如,要预测存货和产品的成本,只要合理预测生产量和销售量,结合标准成本,就能预测出存货、产品的成本。在日常核算方面,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同样在产品销售陈本和存货账户按标准成本入账,账务处理及时简单,减少了许多费用分配和计算过程,大大简化会计核算流程,缩短会计核算周期,为企业及时了解经营情况,做出决策赢得宝贵的时间。第三,从管理角度,标准成本法提供了有效绩效考核工具,也是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容易提高效率。标准成本一般需要认真设计和严格审核,其结果可以成为员工业绩的标准。例如,标准成本法可以创造一种积极的氛围,激励员工想办法达到或者超过标准,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决策方面标准成本的重要作用是作为定价依据,作为管理经营决策的重要的成本参考信息,特别是当面对市场的众多竞争对手时,采用标准成本法可以更快、更有效率地进行产品定价,从而赢取订单。

二、潮州卫生陶瓷产业成本核算问题分析

根据卫生陶瓷企业的生产和核算特点,卫生陶瓷企业成本项目一般分为料(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包装物)、工(人工费用)和费(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从生产工艺流程看,卫生陶瓷企业一般可分为原料加工瓷泥购进→打浆→注坯→修坯→烘干→喷釉→烧成→检测→包装等流程。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容易出现下面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混合”了各项目成本

潮州有的卫生陶瓷生产企业在成本核算的时候没有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在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核算和归集的时候,没有按照实际投入各项材料,对产品进行一一对应的成本核算和归集。而是将生产成本相关的料、工、费全部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混合总成本,然后为计算便利,简单根据生产产品的数量,将成本费用平均分配到各类产品中。

(二)成本核算“混合”了各工序的成本

潮州有的卫生陶瓷企业,会按照不同品种或者不同批次分开进行成本核算,但是不去考虑陶瓷生产过程中经过几个车间、几道工艺流程。没有分车间、工艺流程进行料、工、费的核算,而是将所有车间、所有工艺流程中所发生的所有料、工、费混合在一起,同样,在简单根据生产产品的数量,将成本费用平均分配到各类产品中。

(三)成本核算“混合”了各产能利用率

潮州有的卫生陶瓷企业,不去考虑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情况,不考虑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也不考虑停产停工情况,把当期所有车间、所有工序涉及的料、工、费混合在一起,计入当期的生产成本,同样,在简单根据生产产品的数量,将成本费用平均分配到各类产品中。

上述种种会造成核算的数据不符合陶瓷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陶瓷产品的成本情况,会造成产品的成本数据不准确;也不能准确反映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情况;若有发现单位成本变动异常,也没有办法判断哪个环节、哪项成本出现问题;也就无法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数据,不能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可能导致企业错过订单或者接收了无利的订单。

三、标准成本法的成本核算与管控方法

(一)确定直接材料成本标准

卫生陶瓷企业首先要确定直接材料的成本标准,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成本标准,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价两个内容。其中,制定直接材料标准用量,一般由生产部门负责,加强同技术、财务、信息等部门的沟通,通过各部门的协调合作,科学确定直接材料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用量是指卫生陶瓷企业开展陶瓷生产时单位产品需要的材料,既包括生产过程的必须材料,也包括生产过程中合理损耗等。在标准用量确定过程,可以根据产品工艺流程等对产品进行研究,列出所需的各种材料以及可能的替代材料,对这些材料的种类、库存和质量等情况进行说明。同时,结合过去直接材料用量的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实际测算值等数据,科学地制定标准用量。其次,制定直接材料标准价格,一般由采购部门负责,加强对财务、生产、信息等部门的沟通,根据材料的市场价格、路途和运费、商业折扣等情况,综合各材料具体情况科学确定直接材料标准价格。

(二)确定直接人工成本标准

卫生陶瓷企业其次要确定直接人工成本标准,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人工成本标准,包括标准工时和标准工资。其中,制定直接人工标准工时,一般有生产部门负责,加强同技术、财务、信息等部门的沟通,通过各部门的协调合作,科学确定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指卫生陶瓷企业的工人在当前的技术水平,对生产标准产品所耗用的标准工时进行科学测定。在标准工时确定过程中,也要对生产工人休息时间、生产设备维护时间等进行考虑。同时,结合过去直接人工用时的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实际测算值等数据,科学地制定标准工时。其次,制定直接人工标准工资。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根据企业薪酬制度等制定标准工作。

(三)确定制造费用成本标准

卫生陶瓷企业再次要确定制造费用成本标准,分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和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成本是指以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其费用总额不会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制定固定制造费用成本标准,一般由财务部门负责,加强对采购、生产、销售、技术、信息和人力资源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考虑产品的现有生产能力、管理部门的决策、相关费用和预测等情况,测算各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成本是指随产量变化而正比例变化的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用量的制定方法和直接材料的标准用量和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类似,由生产部门负责,根据单位产量的原材料、燃料和包装物等标准用量或者单位产品标准用时确定。变动制造费用标准价格的制定方法和直接材料的价格和直接人工工资类似,由生产部门负责,根据单位产量的原材料、燃料和包装物等标准价格或者单位产品标准工资确定。

(四)成本差异分析,查找差异,改进提升

采用标准成本法的卫生陶瓷企业,要定期将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和分析,查找并确定差异的金额和性质,寻找差异形成的原因,落实责任,寻找改进提升的措施,提升效率,加强管控,定期形成差异分析报告,并可针对性地提出成本改进措施。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一般按照成本或者费用项目开展。

1.直接成本差异,包括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是指在采购过程中,直接材料实际价格偏离标准价格形成的差异。卫生陶瓷企业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加强采购部门开展绩效考核,管控采购价格。直接材料数量差异,是指在生产产品过程中,直接材料消耗量和标准消耗量所形成的差异。陶瓷企业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对生产部门开展绩效考核,降低材料的消耗量。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包括人工工时差异和人工工资差异。直接人工工时差异,是指直接人工实际工时偏离标准价格形成的差异。卫生陶瓷企业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对生产工时的管控,可以通过安排合理的生产计划,提升工作效率。

3.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卫生陶瓷企业可以根据固定制造费用的特点,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将责任追溯到相关部门,从而优化成本改进措施。变动制造费用差异是制造项目的价格差异,包括实际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变动制造费用项目的差异计算和分析原因和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相同。

综上所述,通过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卫生陶瓷企业基本可以对企业自身各类卫生洁具制品的成本费用进行准确计算,及时对相关影响成本核算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卫生陶瓷企业的产品计划、生产、销售的各环节提供决策支持,促进卫生陶瓷企业生产工艺产品向智能化的健康卫浴产品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2号—标准成本法》

2.王光明 薛恒新  《标准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困境及出路》

3.邱镇沪  《潮州日用陶瓷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郭乐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