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化 >> 百花台
南浔的节奏
发布日期 : 2023-05-19 17:26:30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11.jpg

飞鸟与民居

  偏爱水乡,行走过很多江南古镇,仍百看不厌。

  浙江湖州的南浔以辑里丝闻名于世,“万户周遭见,千艘日夜通。”南浔人不仅在国内把生意做得“繁华富丽压苏杭”,而且在海外贸易中“番舶来银百万计”,清光绪年间就出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等超级富豪,其财产总额相当于清政府年财政收入。

  盛夏午后,从小莲庄走到百间楼。小雨淅淅沥沥,落到水面,好像摇曳无数珍珠;落到青石板路,溅起细碎花儿;落到屋檐与石缸,响起滴滴嗒嗒的韵律;雨丝湿润了肌肤,轻吻了嘴唇。远看,南浔仿佛一幅水墨画;近听,水乡变成一首轻音乐《雨》。

  水是古镇的血液,江南多雨,雨汇聚成河。河道密如蛛网,水往哪去,河道就往哪走,民居就往哪建,居民就往哪住。市河和京杭大运河形成十字交叉且穿镇而过,大体规制南浔的地理布局。“东西水栅市声喧,小镇千家抱水圆。”数百年来,古镇的河道挤满各色船只,两岸的店铺和码头一眼望不到头,行人相互躲闪着向前走。一艘艘满载辑里丝的商船从南浔驶向上海滩,绕过苏伊士运河,冲向英吉利海峡,也带回一箱箱黄金白银,一船船钟表和玻璃画,一瓶瓶香水、宝石和药品,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有河的地方就有桥。“三步一拱,五步一桥。”南浔曾密密麻麻分布近百座桥梁,至今仍存广惠桥、通津桥和洪济桥等古桥,每个拱桥都载过无数嫩绿的桑叶,每个石阶都运过无穷艳丽的绸缎,每个扶手都倚过众多拼搏的桑民。“水市千家聚,商渔自结邻。”150年前,当南浔“四象”站在桥上捋着胡须,看满载而出的丝绸与沉甸归来的金银时,该何等喜悦?以前老人家教训小孩时总说:“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这句话放到南浔,再贴切不过了。一道道石桥,就是南浔人人生的一道道门槛,就是古镇的一段段历史。

  河道两边是明清古民居,防火墙多为三叠式马头墙。临河骑楼,大多是拱形过街券洞门,方便雨天做生意。街上多为水柱廊檐,青石板路除条形石外,两边还镶嵌旧青砖。“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水乡人喜欢花草,河边种着柳树,墙上缠绕爬山虎,门口种着樟树或槐树,门内种着桂花或莲花,空气中飘浮香气。白墙、黑瓦、古树、流水,都凝固了南浔人的酸甜苦辣和儿女情长,仿佛沉淀在时光里的烟雨,在诉说古镇的前世今生,倾述商场的跌宕起伏,倾诉世人的喜怒哀乐,它们留给世界的声音还有待解读。

  “参差阛阓压溪流,长板桥连洗粉兜。夹岸珠帘风宕漾,春波影泛百间楼。”传说百间楼沿河的洗粉兜是西施路过洗脸整妆处,一汪清幽温婉的河水与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人的光彩相互映照。2500年过去了,佳人的匆匆一瞥已转化为居民的日常生活。

  晨起,老人家弯腰摇扇,煤炉升起的青烟飘散在宽阔的河面,这不是千年来古镇的生活吗?中年大叔斜在美人靠,慢悠悠的摆弄钓鱼竿,似乎从疲惫的生意场回到自得的世界。午后,年轻人坐在槐树下,望着手中浮浮沉沉的龙井茶,这不是南浔先贤们人生的常态吗?少女倚在阁楼小窗前,对着唐诗宋词看得入神,她是否在演绎水乡女子不变的韵味?黄昏,一众好友在桥边闲聊,肉香喷、菜可口、酒温热,宛若回到百年前交流生意的场景;创建于1938年的元泰酒店,频频响起碰杯声,那里还是徐迟笔下南浔菜的乡愁吗?

  夜晚,漫步河边,市河安安静静,古镇没灯红酒绿的喧嚣,只有蜿蜒不见尽头的过街券门,只有枕河人家小屋的橘黄灯光,吴侬软语轻轻细细,宛如聆听一首江南小曲,在诉说一砖一瓦背后的故事,温馨感涌上心头。坐在河边听雨、品茶,又上阁楼赏花、看书。是啊,“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水乡生活是小扇轻摇的适意,是月沐小楼的相宜,是花自开落的从容,活出自己的生活节奏。

谢锐勤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潮州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粤ICP备13030909-1号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