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新闻 >> 民生新闻
小城何以走出“大先生”?
发布日期 : 2024-02-21 09:01:05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22371708475365687.jpg
日前,潮州人文大讲堂《从小城走出的大先生》在潮州美术馆举办。 佘科 摄

  师者,在潮州有一个很儒雅的称呼——“先生”。什么样才算“大师”,才算“大先生”?潮州这座小城,为何有这么多的“大先生”?近日,由市社科联主办的潮州人文大讲堂《从小城走出的大先生》在潮州美术馆举办。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平原,中国语言文学二级教授、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林伦伦,韩山师范学院副校长校长黄景忠,正大集团副总裁、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董事长李闻海,围绕“从小城走出的大先生——从《陈平原文集》说开去”这个话题,分享读书,思想碰撞,畅谈“大先生”。

  作为又一位潮州“大先生”,结合24卷《陈平原文集》,回望四十余年的创作历程,陈平原看法清晰:“这次整编自己的文集,看到自己三十多年前的作品,感受到每一篇文章既像是一个个脚印,承载着一些进步;又好似一面面镜子,呈现了生活的历程。”

  对于《陈平原文集》,同样身为“先生”的林伦伦有自己的看法,“这24卷书是一个知识分子对家乡、对社会的回报,陈教授以‘觉士自觉’的人文关怀做文学,站在知识分子的角度告诉年轻人,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如何去做学问。”林伦伦对多年好友陈平原不吝赞美——他既是大学问家,又是普通人;既有学问家的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敢说敢写,又没有点架子。

  黄景忠认为,陈平原教授对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深切透彻,读了他的书,常常对自己在工作上产生启发;他的作品是鲜活的,大多数人研究文学史都是从“学问”出发,陈教授是从“学人”出发,做到了“学问中有人”,作品在有内容有深度的同时又不晦涩,让读者感到十分亲切。

  大潮汕区域有很多学者,且很多是“师者”(老师),为什么这个地区盛产“学人”?陈平原有自己的见解:“潮汕是沿海地区,为商者多,长期以来形成了向外探索的观念,自然地理环境占一部分原因;潮汕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一定的文风基础,这是其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商者经商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自信后,他们的二代、三代有更好的条件去求学,才慢慢向‘儒’转变。”

  从潮州走出去的“大先生”,有无鲜明的地域烙印?黄景忠认为,“从潮汕走出去的学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低调务实的治学态度。他们对文学史、文体学和学术史关注较多,做学术的过程中也保持中庸态度,研究全面,瞻前顾后,能够比较客观、不偏不倚地看待问题。”基于这个话题,陈平原也指出小城的局限——“我毕业的时候,一位广州同学给我留言,‘潮汕平原很精致,但潮汕平原太小了。’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在小城长大的人,受制于地域局限性,往往格局不够大。小城必须在保留敬业、刻苦精神、艺术感觉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局限性,摆脱小地方的习性,意识到世界很大,完成‘蜕变’,真正‘走出去’。”林伦伦也深有感触地说:“这正是今天活动主题所在,小城的人,只有走出去,才能成为大先生。”

  儒商之间相互扶持相互欣赏,是潮州文化又一大特色。李闻海作为一名活跃在“文化”与“商业”间的企业家,当谈及潮州文化对商业的影响,他为大家讲述了百年跨国企业正大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故事,指出“企业发展过程中,受到潮州文化影响最大的当属讲信誉与合作共赢的理念。”他表示,“潮州是一个非常注重兄弟情谊的地方,长期发展的潮商文化总结出将生意做大做强的经验就是要讲信用,考虑合作方的利益,追求发展共赢。我们也会不忘初心,将潮商文化精神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被潮汕地区所看重的,各位嘉宾也对家乡的学子给予了寄语与期盼。林伦伦说,“陈平原教授做学问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完成了‘走出去’的过程。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也鼓励更多年轻人多读书,读‘通’书,多出去看看,励志做学问。”陈平原则以简单又坚定的一句话:“小城也能走出大先生”,赢得现场热烈掌声。

  本次潮州人文大讲堂活动由潮州美术馆、潮州市仰山楼文化交流中心协办。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玫 实习生 谢昀


编辑 翁纯 责任编辑 庞磊成

以上资料仅为潮州日报社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承办单位:潮州日报社新媒体部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潮州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8-2289965 举报邮箱:gdczsjb@126.com
电话:86-768-2289965 传真:86-768-2289965 地址:潮州市枫春路潮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04-2013 © 潮州日报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及使用1024*768分辩率以求最佳浏览效果
粤ICP备13030909-1号 公安网站备案号:44510130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