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万针!非遗传人花一年时间完成潮绣精品《祝福祖国》
发布日期 : 2019-10-09 09:22:00 文章来源 : 潮州+


每逢国庆,北京天安门广场都要“梳妆打扮”一番,华美的国庆花坛是最夺目的装饰,国庆花坛中央的“祝福祖国”巨型花篮已成为代表性景观。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遗项目潮绣代表性传承人佘燕璇与3位绣娘历时365个日夜,将这一代表性景观浓缩成潮绣精品《祝福祖国》,献礼新中国70华诞。潮绣《祝福祖国》依照国庆期间北京天安门广场摆放的“祝福祖国”大花篮创制,绣品长约1.38米,宽约1.2米,全幅绣品采用真丝制作,技艺上运用垫金绣、平针绣等40多种传统潮绣绣法,共有150多种色彩、50多万针。


潮绣精品《祝福祖国》献礼新中国70华诞。 记者 庄园 摄


为何萌生绣制巨型花篮的想法?佘燕璇告诉记者,自2011年开始,每年国庆,天安门广场中心花坛都有一个巨型花篮,“祝福祖国”巨型花篮已成为国庆节的代表性景观。“我们想将这个经典景观用潮绣的方式,让这道风景深刻地停留在人们的脑海中。”她说,在绣的时候,绣娘们细细对比相片、视频,将这些风景浏览了一遍又一遍,下针的时候感觉特别亲切,也更有信心把作品绣好。


我们要感怀这来之不易的发展历程,珍惜如今的繁荣昌盛。”佘燕璇说,绣品《祝福祖国》是潮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庆经典景观相结合的一次成功的尝试,这幅绣品将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她希望,通过潮州绣娘擅长的刺绣,把对祖国的祝福、感激之情一针一线描绘出来,也将潮绣与爱国精神相结合,表达潮州人民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当游行队伍先后簇拥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巨幅画像经过天安门时,全场一次次迸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个阅兵仪式上的场景我反复看了几十遍,看一遍激动一次。”佘燕璇告诉记者,三年前,她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画像绣制在同一幅作品中,取名为《光辉历程》,寓意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如今回忆起来,更显珍贵和意义重大。”


对佘燕璇来说,潮绣并不是一种手艺那么简单,而是关乎“家国情怀”,她的家国情怀就是把潮绣传承下去。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传统的潮绣受到外来的“机械绣品”“洋货”等强力冲击,面对价钱低廉、样式新颖的外来品,民间潮绣制品显得落伍了,市场逐渐萎缩,从业者纷纷转行,潮绣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正是在这种困境面前,佘燕璇对潮绣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深思。“机器绣出来的作品是往往偏硬、偏重,手感差。而手工绣出来的作品是摸起来偏软、偏薄,图案也活灵活现,有温度,这点是机绣作品无法比拟的。”


佘燕璇认为,对潮绣的传承不能只是一味“原汁原味”,而应该创新,将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延伸到平民百姓家,生产出更适合现代需求、更符合大众消费的新产品。“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最后也要运用到生活中。”佘燕璇告诉记者,她将刺绣运用到家居用品中,受到不少人的喜爱。后期,她还设计开发出如围巾、荷包、手帕等大众喜闻乐见且消费得起的文化信物,使“高级定制”精品转化为寻常百姓家服饰用品。


为促进潮绣产业化发展,佘燕璇不断为潮绣制作注入更多时尚元素,使潮绣制品受到众多“明星大腕”热捧,成为时尚界的“宠儿”。通过努力,她把潮绣工艺带到了世界舞台,将这门传统的艺术发扬光大,书写了新时代的传奇。“在时代创新中,留住传统之魂,是对传承的敬畏,也是对未来的尊重。传承潮绣,我是真心诚意,也会尽全力。”在谈及潮绣的未来,佘燕璇语言中充满了希望。


记者 郑媛 丁玫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