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别开生面的革命史故事会在潮安区赤凤镇红色村四望坪村举行。老同志何卓鑫、何跃光为讲述人,村干部及革命人士后人参加故事会。
在主讲人的深情讲述中,一个个隽永的红色故事流淌而出、叩击人心,牵出一个个革命人物,留下了一系列宝贵的英雄精神。此次活动是2021年潮州市“不忘初心 文化筑梦”一月一主题系列文化活动之红色文化月活动之一,由市委宣传部主办、潮州日报社承办,旨在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资源,用身边故事教育身边人,让红色精神深入人心。
10月30日,赤凤镇四望坪村革命史故事会现场。

讲村史
讲述人:何卓鑫
何卓鑫为在座人员带来了革命故事。
1928年,中共潮安县委决定,在三洲寮成立登荣区委(包括今归湖、赤凤、万峰林场一带),领导归湖、文祠、赤凤一带的乡村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初,潮安工会副会长谢汉一从三洲寮村来到尖山脚,发动农民组织农会。此后,受四望坪、三洲寮、田螺湖等村革命活动的影响,周边的望京坪、蝙蝠岩、尖山脚、水头湖、粗坑、山犁等村的农民群众先后参加了革命斗争。
赤凤镇四望坪村。
1930年春,中共东江特委农运部长卢笃茂率队进入登荣区开展工作。卢笃茂和陈集、黄涵如等率领红军短枪队20多人进入四望坪村,与当地农会领导人李崇添、蓝华罗,在四望坪、田螺湖、葵山和丰顺县大钱坑、盐坪、风吹岭等山村,发动农民组织赤卫队进行武装斗争。7月,登荣区革命委员会和赤卫队在四望坪根竹湖成立。赤卫队成立后到三洲寮进行训练,并在大钱坑、盐坪、风寨、四望坪苦竹凹开展活动,接着又先后在丰顺东𨻧和潮安峙溪、安溪、白莲、尖山脚袭击土豪劣绅,缴获了一批物资。
革命运动让国民党当局惊慌,引起了国民党的重视,不久,有部分红军在岽下红军联络点被发现,国民党军警200多人进犯四望坪村,放火烧掉岽下何德榜、何德州、何德湖房屋一座,还放火烧掉了根竹湖登荣区革委会机关驻地及周围全部田寮及四望坪东面青山5000多亩,把红军在四望坪竹子尾长龙背临时搭建的缝衣厂全部焚毁。整个四望坪村被洗劫一空,全村大小生猪,家禽,鱼都被掠夺食光。国民党军还抓走群众何秋声、何秀水、何锦海、曾阿泉等四人,其中何秋声被禁死在狱中,其他人用钱赎回。国民党当局“三光”政策让四望坪村民的生活更加困难,但革命的热火依旧在心中燃烧。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潮澄饶党组织从隐蔽到公开地发动人民,展开与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斗争。1947年6月,中共潮汕特委在揭阳大北山粗坑村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香港分局关于“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反‘三征’运动,重新开展武装斗争”的指示,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凤凰山游击根据地。并成立了中共潮(安)澄(海)饶(平)丰(顺)山地工作委员会(简称“山工委”),书记陈义之。潮安的秋水、文祠、归湖、凤南和饶平县属的凤凰山区一带,归属山工委领导。他们到丰顺东𨻧的盐坪、大钱、茅、九龙磜等一带山村活动,于10月在盐坪村成立了潮澄饶丰人民抗征队第二政治武装工作队,队长许立。是月中旬,党组织在文祠一带几个学校的地下活动点遭到国民党特务的破坏,陈郁被捕,庄明瑞、髙梧清、陈孝乾、李世海等人则从地方撤退转移上山。这些革命同志都曾到四望坪活动,四望坪成为党组织开展反对国民党当局“征兵、征税、征粮”斗争的重要基地。
三洲寮的登荣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村委供图
1947年12月,中共潮澄饶丰山工委和军事领导机关设在丰顺盐坪村。1948年初,人民武装多次袭击山地和平原的国民党地方基层政权,活动较为频繁,山工委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领导部队和武工队在四望坪、田螺湖、粗坑等村建立了地下交通点。当时我村精挑细选具有热心游击事业、机智勇敢的何娘宝、何新开、何先常、何权书、何德好等先进青年为交通员,他们无论是严寒酷暑,特报随到随送,奔波在大钱坑、田螺湖之间,从未延误或失手,圆满完成山工委和军事领导机关的上传下达任务。
1948年1月3日,中共潮汕地委派出吴健民在东𨻧猪母髻主持召开潮澄饶丰党的武装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关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新根据地的指示》,决定以分兵发动群众,在山区发展基点户和基点村,创造队伍的发展条件,为根据地打好基础。会议还决定成立潮澄饶丰武装主力部队——潮澄饶丰人民抗征队独立中队,对一武、二武进行整训,并确定了部队的出击计划。
1948年1月21日,当天上午9时,潮饶丰抗征队独立中队和一武、二武部分队员共40人,奇袭凤凰乡公所,拔除敌人堡垒,收缴全部武器,惩处凶顽分子,破仓济食。此举震惊了敌人,扩大了抗征队的影响,更鼓舞了群众。
三洲寮的登荣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村委供图
袭击凤凰圩和连续的军事行动惊动了国民党当局,随即,国民党新任第五区行政督察兼清剿司令喻英奇迅即强化“剿共”机构,提出“围攻山区,扫荡平原”,成立了粤东地区(包括潮、澄、饶、丰、揭)“剿共”指挥所,在凤凰山边缘地区成立潮饶丰三县“剿共”联防处,形成三面包围之势,一面加强保甲组织,清查户口;一面派保警大队长吴大柴率部百余人镇驻凤凰圩,以经济封锁、军事进剿围困凤凰山游击基地。一时间,游击战士们的生存环境极其艰苦,在这种环境下战士们仍坚持着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
1948年3月,为了更好有效地粉碎国民党军事的“围剿”,潮澄饶丰山地工作委员会领导人民武装在三洲寮进行整编。明确了建立地区主力和开辟游击新区的斗争任务,统一了认识,对开创新局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洲寮整编后,第三武工队由队长张广友(后刘裕新)带领,伸进凤南一带山村,发动陈子恭、陈传旺等积极分子,建立基点户,组织地下民兵。4月,在三武长枪班的基础上成立了第八中队,把力量伸向归湖沿韩江东岸一带开展。接着两个武工队合并成立了三九武工队,积极向外开拓新区。9月下旬,三九武工队奉令将河内武工组扩充人员成立第十四武工队。两个月后,他们打通了山地连接潮澄饶平原的游击走廊,与饶中游走廊遥相呼应。
1948年3月至6月,国民党地方军警曾先后四次进犯凤凰山游击根据地,潮澄饶丰武装工作委会领导武工队和民兵,适时组织群众隐蔽,依靠本地群众支持和掩护,使敌军几次搜剿均告扑空。
1948年9月,中共潮饶丰武装工作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整个潮饶丰地区党组织和武装队伍。随后,武工委书成员着手整编武装队伍。余锡渠指挥第四突击队,深入平原交通走廊;陈义之率领第五中队开辟饶中,连接闽南,打通凤凰山与乌山交通线;第六中队由庄明瑞带领,西渡韩江,打通河西游击走廊。
在革命时期,四望坪、三洲寮的同志虽深居山区,运输只靠双肩挑,但在斗争中非常勇敢,开展的活动包括捐款捐物、送情报、接送伤病员、做部队向导等,表现十分出色。在二十几年的革命斗争中从未发生泄密,始终保持对共产党的忠诚。
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当年的老革命战士心中念念不忘四望坪村民。时间来到2002年3月23日,当年的老革命战士蔡德同志写给四望坪村干部何乐光并转村党支部书记的信中所说:我们(柯义林、蔡德)受省老促会委托,也受在那里战斗生活过的原四支队老领导吴健民、许杰、李习楷、庄明瑞等同志的委托,前去四望坪等老区村看望老区人民生活的变化和学校建设情况。50多年前,我们也曾跟随老领导在那里战斗、生活过,故地重访,倍感亲切。是老区人民关心和保护了我们,谢谢老区人民。希望老区人民继续发扬革命传统,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话英雄
讲述人:何跃光
何跃光讲述英雄故事。
革命烈士李木昌
三洲寮村民李木昌,从小受先进文化熏陶,思想进步,很早就成为共产党员,并参与在四望坪、葵山、田螺湖等地的红色革命活动。1928年,中共登荣区委在三洲寮成立时,李木昌出任中共登荣区委委员,参与登荣区的乡红色政权建设。随着队伍发展不断壮大,国民党对李木昌等人恨之入骨,千方百计要除掉他们。1929年1月,组织派李木昌前往丰顺𨻧隍送信并做地下工作联络时,被国民党盯上后被捕,押到𨻧隍乡公所严刑拷打,迫其招供在凤凰山区的革命活动情况及人员去向。李木昌坚守党和游击队机密,敌人恼羞成怒。后来国民党当局把李木昌押往潮安,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四名国民党兵步行押送李木昌到赤凤浮石村韩江边时,以李木昌企图逃跑为借口将其杀害。
李木昌牺牲时年仅27岁,遗下妻子和三岁的孩子。在李木昌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事迹感召和影响下,三洲寮李水、李六及李木昌的儿子李番先后参加解放战争的游击队。
“母亲英雄”黄早花
英雄母亲黄早花故居。村委供图
1947年,潮饶丰边区部分共产党组织领导人来到四望坪领导革命,经常住在何德田家。1948年3月1日,敌人又一次进攻该村,当时武工队已撤出外围,但有几名女队员来不及撤走躲在村内,其中一名藏在党组织的统战对象何德田家。何德田是国民党退役军官,思想进步,不满国民党的反共内战政策。他和他母亲常掩护革命工作人员,这次敌军闯到他家搜捕,何德田的母亲解开衣襟,将来不及撤离的女游击队员赵维芳搂在怀中。她神态自若地说:“这是我的孙女,生病怕凉。”何德田在一旁说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女游击队员脱险了,但与老人家相依为命的儿子何德田却被抓走了,家中财物也被洗劫一空。事后,游击队派人慰问何母时,她先问:“同志们都安全吗?”
1952年,在潮安庆祝解放三周年的大会上,黄早花受到表彰,她被潮安县人民政府授予“母亲英雄”的称号。
革命战士何新港
四望坪村民何新港,儿时正值土地革命斗争时期。红军在四望坪活动组织农会,开展“二五减租”运动时,他已是青少年,受到革命思想氛围的熏陶,走上革命道路。
1947年秋,20多岁的何新港常常跟随在凤凰山区一带活动的吴健民、李世海、李习楷等同志进行游击斗争。因工作积极,多次出色完成任务,1948年春,他便成为政工队员,被组织安排在登凤乡各村做政务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敌人对他恨之入骨,准备捉拿,于是派暗探寻找他的下落。他们并不认识何新港,当暗探到了四望坪恰巧遇见何新港,问其下落时,何新港沉着从容地说:“我叫柯鹏翔,你们所问之人半小时前扛着锄头向湖岗去了。”敌人扑了个空,何新港躲过一劫。
1949年春,何新港接到上级指示,要在田螺湖筹划建立赤凤乡人民政府,他主动做好筹备工作。当年10月底至11月初的一天,何新港接到上级“以和平方式解决伪联防队”的指示。他带队前往伪联防驻地,找到联防队头目蓝道立,用党的政策耐心进行劝说。伪联防队头目虽心有不服,但看到大势已去,只好如实交待所有土匪名单及窝藏枪机弹药的地点。何新港不费一枪一弹,在尖峰山山腰缴获了土匪的全部枪支弹药,解除了土匪武装。
游击队女战士许崇英
许崇英,现年98岁,目前居住在澄海。1924年,她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在教会创办的小学读书,从小受到博爱、平等教育。“七七事变”后,抗日救国声势浩大,华侨爱国热情高涨,青年们纷纷回国。在入读坤成女校后,许崇英参加抗敌歌咏队,经常下乡宣传演出,还与弟弟许鸣一起参加了当时马来西亚共产党外围组织。1941年8月,许崇英乘太平洋战事爆发前的最后一班船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44年7月,许崇英参加东江纵队,因会讲英语、客家话、普通话、粤语、潮语5种语言,被分配在司令部军需处,工作之余,经常在晚间组织识字班教学。
编写组看望许崇英。
在今年上半年获悉许崇英的信息后,编写组一行前往澄海看望她。在接受编写组采访时,许崇英说,当年在山区开展革命活动时,领导人以货郎的形式探路,发展基点户、做落脚点,秘密做宣传发动群众闹革命,以点带面开展工作,她对老区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她说,当时老区人民对这些游击队员特别关爱,在国民党经济、军事封锁时期,老区物资极度匮乏,但是四望坪村民有吃的都会送给游击队员,在最困难的时候,哪怕只剩一碗粥,也会分出一半给战士们喝。在四望坪等革命老区人民的帮助下,游击队艰难度过那段时光,没有发生减员。
她多次反复对到访的四望坪编写组一行说,回想那艰苦的年代,是老区人民关爱和保护了我们,感谢老区人民。她动情地说:“回忆当年,我们这些热血青年风华正茂,怀揣着革命理想,跟随吴健民、余锡渠、许杰、李习楷、庄明瑞等领导在那里战斗、生活过。一晃已过去半个多世纪,我们从青春年少成耄耋老人,岁月易老,但老区人民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始终难忘。没有老区人民的支持,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小记者谈感想
追寻红色印记 做新时代接班人
潮州日报学生周刊小记者跟随潮州日报记者前往四望坪村,追寻革命印记,重温红色精神。在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后,小记者们感受到革命先烈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他们纷纷表示,要学习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争做新时代的接班人。
红色传奇就在我们身边
为了更好地学习红色故事,我们来到了四望坪村,听两位伯伯讲述曾经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之前我一直觉得,革命的火种离我们很遥远。听了这些故事,我才深深感到,红色传奇就在我们身边。
革命英雄用勇武赶跑了敌人,用生命维护了正义。正是有这些先烈们舍生忘死负重前行,才有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要更加珍惜,好好学习,未来建设他们想要的新中国。
潮州日报学生周刊小记者 洪子茵
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精神
作为当年红色根据地的一个重要基地,四望坪村民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涌现了李木昌、何新港等英雄事迹,令人敬佩。
我们在体会红色精神的同时,也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增强了我对红色光荣历史的了解,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党的阳光下哺育的花朵,我们应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
潮州日报学生周刊小记者 谢雯圻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红色革命故事会上,党史专家和烈士后人为我们讲述了许多英雄壮举,其中李木昌烈士用青春和生命,保全了革命主力的故事令我心生敬重,他的牺牲激发了更多能人志士追随革命、投身革命、献身革命……
回望如今,神州大地上遍布的红色遗迹激励着我们延续革命星火,美好的生活触发着我们颂唱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锻炼,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潮州日报学生周刊小记者 陈展
作者|潮州日报记者 吴育杭 丁玫
图片|潮州日报记者 庄园
视频|潮州日报记者 谢平勋
编辑|翁纯
审核|吴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