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潮州历史文化品牌
发布日期 : 2022-01-23 10:07:42 文章来源 : 潮州+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潮州视察时指出:“潮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我们要很好地去研究她,建设好她。”“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支脉。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了潮州文化在岭南文化和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地位。


  潮州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汇入本地土著文化、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养分而形成的区域性文化,具有地域优势。其主要特点是“诚信、开拓、精致、兼容”。


韩江


  ●陈耿之

  

潮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潮州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潮人的精神家园,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烈的文化氛围。“潮州”早已是国内外颇具影响的一个历史文化品牌。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市文化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打造潮州文化金字品牌,提高文化的综合效应,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历史渊源

  

  潮州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汇入本地土著文化、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养分而形成的。潮州文化发展历程,可概括为起源于先民,形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创新于近代当代的历史轨迹。秦以前,潮州经历了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从以渔猎采集为主进入以农业生产为主,出现了“浮滨类型”文化。秦汉以后,中原文化开始对本地区有所影响。晋唐以后,随着大批移民的进入,加上以韩愈为代表的各级官员不遗余力地推行儒学和封建教化,中原主流文化对本地区的影响逐渐扩大,至宋代,潮州遂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明代中期以后至18世纪中后期,潮州向东南亚移民形成高潮,重商风气不断增强,潮州人在心态、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俗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兼收并蓄的鲜明特点。1840年鸦片战争后,潮州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正面冲击下,逐步渗入了现代西方文明的精华。同时,潮州与海外潮人社会的密切联系和交往,也促进了潮州文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独具特色的潮州文化经过一系列改革、创新,更加丰富多彩、蓬勃发展,呈现全面繁荣的景象,令海内外潮人为之骄傲。

  

主要特点

  

  潮州文化是潮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产物,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区域性文化。


  优秀潮州文化的主要特点是“诚信、开拓、精致、兼容”。


  “诚信”:潮州人历来勇于任事、注重信用,世界文化遗产侨批就是最有力的佐证;潮州人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尤其是以李嘉诚为代表的潮商,坚持艰苦创业、团结互相、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使重信用、讲品行成为潮州文化的鲜明特色。


  “开拓”:潮州历史上形成的远离中央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生存环境,培养了潮州人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封建王朝高压海禁政策下,使东南沿海一批潮人移民海外,他们在外经商时继承了先辈的开拓精神,使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传播了“爱拚正会赢”的潮州精神。


  “精致”:潮州人为了在人多地少的生存环境生活,形成了精致的思维方式和工艺技术,呈现了各行各业的精致行为,如做人要儒气精明,务农要精耕细作,经商要精打细算,做工要精致奇巧。


  “兼容”:潮州的先民大多来自中原的移民,使潮州文化既有“中原传统文化橱窗”的特点,又具备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优势,外来移民定居潮州后,以中原文化为根本,不断吸收潮州畲族文化和闽南文化,近代的移民还注重吸收海外文化和现代西方文明,使潮州人形了很有兼容性的宽广胸怀,铸就了独树一帜又海纳百川的文化—潮州文化。这是最重要的文化特点,也是潮州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

  

分类

  

  潮州文化主要包括6个方面:古迹与古建筑。有古桥古塔、寺庙庵堂、楼台亭阁、牌坊、祠堂、学堂、府第、民居、遗址、古墓、古城墙、摩崖石刻、史迹碑碣等;语言文化。潮州方言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和“中原古文化的现代生态”。在潮州,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存着大量古汉语的读法和遣词造句等语言习惯;文学艺术。主要包括戏剧、音乐和民间文学。戏剧主要有潮剧、木偶戏等。音乐主要有潮州锣鼓乐、弦诗、庙堂音乐、潮州方言歌等。民间文学主要有民间故事、潮州歌册、谚语、灯谜等;饮食文化。主要有潮州菜、潮州小食、潮州工夫茶、蜜饯凉果等;民俗文化。潮州民俗有过年、元宵节游花灯、15岁出花园、娶新娘等节庆活动。畲族还有图腾崇拜祭祖的风俗;传统工艺美术。包括潮绣、抽纱、陶瓷、石雕、玉雕、金漆木雕、嵌瓷、大吴泥塑、花灯、麦秆画、香包、剪纸等。

  

地域优势

  

潮州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如果从汉武帝元鼎六年设在揭阳县(公元前111年)开始,至今也有2100多年,是历代郡、州、府所在地,曾是粤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岭东首邑”、“海滨邹鲁”之美称。潮州是潮州文化的发祥地,在这里,潮州文化有着丰厚的土壤和浓郁的氛围。民间文化基础十分坚实。我市业余剧社民间音乐团、灯谜社、木偶团、书画社遍布城乡。现有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戏剧、民间文艺等9个文艺家协会,有作家、文艺家1500多名。涌现了潮州民间音乐团、潮州大锣鼓队、饶平县霞西布马舞队、潮安区金石镇龙阁木偶团等知名民间文艺社团,浮洋镇、金石镇被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木偶艺术)之乡”称号。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潮州音乐演奏大赛、潮剧演唱大赛、灯谜竞猜、木偶展演、潮州花灯展览等一系列地方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艺术活动。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日趋活跃,潮州文化已经融入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些条件为打造潮州文化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历史优势

  

牌坊街


  潮州文化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潮州历史上名人辈出,文物古迹众多。1986年12月国务院批准潮州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市共有文物古迹1345多处,其中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广济桥、开元寺、宋窑遗址、许驸马府、己略黄公祠等9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10处。市博物馆收藏了13480件极具历史价值的文物。近十多年来,潮州市加大了对文化遗产和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力度,先后修复、扩建许驸马府、凤凰台、义、兴、甲古民居等文物古迹,配套建设了韩文公祠、开元寺等景区景点,修建了2.6公里的宋代古城墙等。丰富的历史文化是潮州市最具竞争力的资源优势。

  

工艺优势

  

潮绣

  

  潮州是“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地方特色鲜明,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潮州有40多项民间工艺美术项目,种类繁多。以浮凸为表现技艺、且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在国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轻盈、通透艺术效果的抽纱曾是广东省工艺美术出口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婚纱礼服成为潮州市工业经济八大支柱行业之一,婚纱晚礼服出口量占欧美市场10%左右的市场份额,潮州具有“中国婚纱礼服名城”称号。潮州陶瓷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美称。潮州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近五年,有价值超100亿美元的潮州陶瓷销往“一带一路”54个国家,全市陶瓷产值已经连续多年超千亿元。在全国各大陶瓷产区中名列前茅,国家有关部门授予潮州“中国瓷都”称号。潮州金漆木雕与浙江东阳木雕并列为中国两大民间木雕体系。以精雕细刻、金碧辉煌为特征的潮州金漆木雕深受消费者喜爱。技艺精湛的传统工艺是潮州市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

  

非遗优势

  

手拉水泥壶


  潮州市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7项:潮州音乐、潮州木雕、潮绣、潮州铁枝木偶戏、潮剧、潮州剪纸、枫溪瓷烧制技艺、潮州工夫茶艺、潮州歌册、潮州花灯、大吴泥塑、潮州嵌瓷、潮州抽纱、潮州彩瓷烧制技艺、枫溪手拉壶制作技艺、潮州菜、珠绣等文化艺术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剧是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也是全国十大地方剧种之一,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在粤东、闽南、港澳台和东南亚一带广为流传。目前,潮州市有市潮剧团和饶平县潮剧团两个潮剧专业演出队,共有演职员15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的演职人员7名,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6名。市潮剧团多次应邀前往香港、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和辅导民间戏剧活动,受到了好评。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潮州时说:“刚刚我看了一些工艺大师做的潮绣,还有木雕,都很好,潮剧也不错啊。这个潮剧方面我还一睹芳容,42年前来的那一次,当时是看电影潮剧,好像有一个名角叫姚璇秋,40多年我记得这个名字,非常好”。古朴典雅、音色优美的潮州音乐被誉为最完整的南韵古乐。潮州筝声名卓著,被誉为“中原音乐文化的遗响”,吸引了英国、德国、美国、西班牙和我国音乐院校、表演团体的专家、学者前来观摩学习。潮州筝曲《寒鸦戏水》曾由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奏响。潮州大锣鼓以其技艺丰富、气势磅礴而闻名遐迩,被列为中国三大锣鼓之一,曾代表国家赴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近年来,潮州市文艺工作者坚持“双百”方针,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胆创新,一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1998年以来,全市共有60多个作品在省、国家的各种比赛中获奖,其中,潮州大锣鼓《欢庆》获得全国“万宝路”杯大锣鼓大赛最佳表演奖,《抛网》获得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鼓王大会”优秀表演奖;话剧《人在风中》获中国文联“曹禺戏剧奖”;摄影作品《愿望》获“蒲公英奖”。

  

饮食优势

  

  潮州菜源远流长,既师承了传统名菜遵古法制的风味,又融合吸收了粤菜旁系广州菜、东江菜的酱料佐食而发展,形成了“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郁而不腻”的特色,并与广州菜、东江菜齐名,成为广东三大菜系之一。“色、香、味、形”俱佳的潮州菜远播海内外,以高档菜的形式进入全国(包括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星级饭店、高档餐馆。潮州小食种类繁多,用料广泛,做工考究,造型精巧,品味极佳,深受海外潮人喜爱。潮州菜已实现由“菜”向“宴”的转变,例如今年出现的韩公宴,韩公宴共由十四道菜组成:“潮式四拼盘、 生菜龙虾、沙尖炆豆酱、炸豆腐鱼、小象拌冰菜、白灼章鱼、魟鱼酸菜汤、红烧石蛤、厚菇齐菜煲、香酥蚝煎、鲜菇双丸汤、红桃粿点、干贝萝卜汤、翻砂香芋。”唐代韩愈来到潮州时,对潮菜美味赞叹说:“章举马甲柱,所以怪目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抵潮州后作的《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中记录了第一次吃岭南奇异海鲜等食物的感受,这对潮州菜发展有推动作用。至明末清初,潮州菜进入鼎盛时期,潮州城内名店林立,名师辈出,名菜纷呈。近代,由于潮籍海外华侨的往来,潮州菜博采海内外名食之精华,菜式更加丰富多彩,质量精益求精。潮州工夫茶不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冲泡手艺和谦恭礼让的茶礼,而且形成了体现“和、敬、精、乐”哲理内涵的茶道。


编辑 | 余丹萍

审核 | 庞磊成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