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作家协会提出的,广东省作家协会采访团采访了著名作家钟泳天,全程影像拍摄、录音,并整理了访谈录,以作为现代文学馆馆藏资料。本文根据访谈录内容撰写而成。
钟泳天1937年出生于文化古城潮州。钟泳天与泰国归侨许楚纯女士喜结连理。许楚纯为汕头市国际旅行社资深导游,曾出席全国先进翻译导游代表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妻弟许勇敢现为泰国华人工商总会副会长,妻妹许玛丽现为全美太极拳总会会长、中华武术国际裁判。儿子钟彼伦少年侨居泰国,当上泰国华人青年商会副会长、中华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作为侨眷,钟泳天本人连任汕头市归侨作家联谊会常务副主席至今。侨乡、侨情、侨梦,丰富多彩的华侨题材,成为他文学创作的重要部分。
钟泳天1950年毕业于潮州城南小学,考上金山中学。在金中求学期间,他渐渐爱上了文学。1956年钟泳天考上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院校的系统教育和他的刻苦学习,为他一生走文学创作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还在读中学的时候,钟泳天就极喜欢看课外书,他觉得这些课外书能给人们展现一个现实以外的世界,外面的世界既丰富又精彩,如果人生能与文学为伴,定能过上精彩的人生。喜欢写作,先从作文课开始,他的作文常有新意,引起老师的重视。有一次,语文老师吴维科出了一个作文题目:《欢迎朝鲜来人》,是时,抗美援朝战争尚未结束,为了给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上级派来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官和一位朝鲜人民军军官来给学生演讲。那天,钟泳天作为学生代表和学校领导一起到礐石码头去欢迎他们。他亲身经历了与朝鲜来人会见的过程,状物写景,把一腔兴奋心情抒发出来,文笔清新,结构完整。这篇作文得到吴老师的赞赏,并推荐给校刊《新金中》发表,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发表的文章。
自此之后,他对文学的感情与日俱增,读了许多中外名著,立志要做一个人民的作家。高考时他报考文科,他怕被安排就读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全部志愿都填中国语言文学系。他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位于桂林的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桂林山水甲天下,在这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城市,钟泳天度过了难忘的青春岁月。
课堂教学,丰富了他的文学知识;课外阅读,开拓了他的视野。那如梦如幻的桂林山水激发着他的创作灵感。他热爱诗歌,写了组诗《深秋的漓江》,还有《皇城颂》等诗篇,先后在校刊上发表。1957年国庆节,举国欢腾,他写了《万朵银花冲霄汉——国庆节狂欢之夜》,在《桂林建设报》上发表,这是钟泳天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作品,也可说是他的处女作,时间是1957年10月5日。
不管时局如何变化,文学创作对许多人来说仍然是充满魅力。上世纪60年代,几个爱好文学的青年结成好友,钟泳天与黄阔、袁穆伦联手创作长篇小说,题材是汕头市全国劳动模范罗木命。大家同心协力,数易其稿,写出了初稿《革命的第二代》。1965年秋天,喜获广东人民出版社来信,出版社拟将此稿列入出版计划。1974年,广东人民出版社把《革命的第二代》的出版重新提上日程,并派黄秋耘、罗源文两位领导到汕头来,启动地方文化部门的重视,并与作者面对面商讨修改方案,继之把三位作者借调到广州集中改稿。
改稿过程中,另一位出版社领导岑桑大力相助,终于在那个条条框框诸多限制、作者举笔维艰的时期将书稿改好,于1975年出版,书名定为《彩虹曲》,字数15万,作者署名山萌,意为三位正在萌发的青年。可谓一石掷破三重浪,在本省文艺界有一定影响,这件事受到广东省作家协会的表彰。
改革开放,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广大知识分子的命运。文学创作得以正常发展,文学刊物如雨后春笋,文坛到处是生机勃勃。钟泳天欣逢盛世,把积聚多年的创作激情付诸实践,在报刊上不断发表作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短篇小说《酒糟大王历险记》,发表在汕头市文联主办的刊物《鮀岛》上,引起了文艺界的重视。这篇小说的选材独特,1969年因战备疏散,时为汕头市技工学校教师的钟泳天随校部和学校的实习工厂搬迁到饶平县,他在饶平一共呆了三年,第一年在饶平县农机厂铸造车间当工人,第二年调到饶平县第二农机厂当出纳员,第三年又到饶平县酒厂卖酒糟。谁知当时饶平县的民众生活非常艰苦,几乎家家户户都要靠养猪作为副业,酒糟可是上好的饲料啊,一担酒糟只卖一角钱,因此大家都要抢购。酒厂每天生产淘汰下来的酒糟为数有限,供不应求,因此“大权在握”的酒糟大王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人物,人们通过各种手段来拉关系,送礼物给他。本来钟泳天以为自己已是跌落人生的低谷,谁知摇身一变成为许多人千方百计想亲近的重要人物。在这期间,他亲历了有权有势的人强行索要酒糟票,而很多无权势无关系的人为了弄到一担酒糟,挑着空桶在烈日下排长队的情景。身处矛盾焦点的他里外不是人。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分子的良心支配着他,终于做出了常人意想不到的选择。
小说发表后,引起了诸多读者的兴趣,钟泳天这个名字也渐渐为人们所熟知。1980年春节汕头市文艺界团拜会上,领导安排钟泳天发言。他说:“文学生涯既清苦又清高。不管什么时候,不管身处什么环境,我的作家梦未圆就不放弃努力。如同爱上一位姑娘,不管她是贫穷还是疾病,你都要一直爱下去。”
1983年,钟泳天在报刊上已发表了不少作品,凭他的业绩,被评为汕头市首批高级知识分子,同年他从技工学校调到《汕头文艺》杂志社任编辑。
钟泳天长期坚持业余文学创作。他是一个多面手,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各种门类,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作家》《中国报告文学》《诗刊》《当代》《北京文学》以及南方的《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花城》《作品》《云南日报》《边疆文学》《特区文学》和地方报刊、国外报刊,计百多万字。出版著作有:长篇小说《彩虹曲》(合作,1975年)、诗集《玫瑰花神》(1991年)、散文集《佛国之秘》(1991年)、小说集《爱神与死神》(1993年)、诗文集《滇池之梦》(2001年)、《钟泳天诗选》(2006年)。主编《粤海散文集汕头卷》(2003年)并由他作序。
钟泳天供职的《汕头文艺》杂志后来更名为《潮声》,在全国首届期刊展览中《潮声》被获整体设计一等奖,并选送出国展览,此事被列为当年度汕头市十大新闻之一。翌年,《潮声》杂志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期刊。《潮声》同仁群策群力做出成绩为汕头争光,我们可从这件事略见一斑。
钟泳天个人的作品也曾多次获奖:报告文学《陈博士与“花花公子”》获全国报告文学大赛二等奖,报告文学《如歌似酒的人生》获中国时代新闻人物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长诗《心焚》获全国新诗大赛优秀奖;诗歌《瑞丽江月夜》获全国电视诗歌创作大赛优秀奖;此诗在由中国国学协会举办的首届“炎黄杯”中国国学文化大赛中荣获金奖,并入编《类编国学大系珍藏版》一书。他主编的《粤海散文集》(汕头卷)获广东省城市散文创作大赛二等奖。他的作品在地方各种征文比赛以及市委宣传部的年度文艺奖中也多次获奖。他家中的奖杯、奖匾、荣誉证书不下数十件。
1994年,钟泳天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汕头电视台对他进行采访并拍摄制作专题片《爱与美的耕耘者——访作家钟泳天》。片长20分钟,在黄金时段播出。1995年,钟泳天出任汕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尔而后又从《潮声》杂志副主编擢升为主编。
鉴于钟泳天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汕头市委宣传部于2007年为他颁发了文艺奖之特别奖。颁奖辞是:“他从事文学创作40年,年届古稀,依然笔健!他用手中的笔记录汕头,抒写汕头;他用心中的情,讴歌人间的真善美,滋润文学的新生代。他有源源不绝的作品。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有孜孜不倦的追求,因为他对这个时代充满激情。”此时,广东省作家协会也送来了“从事文学创作逾40年”的荣誉牌匾。
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你为什么写作》一书,邀请全国200位作家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钟泳天为被邀之列。他是这样回答的:一个医生把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拯救过来,这个病人终有一天也要死去;一个建筑师,他所设计建筑的桥梁、大厦,终有一天也要倒塌。一个科学家,他的发明创造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会遭受淘汰。惟有真正的文学艺术作品,历千百年而不衰,像珠宝一样闪烁光芒。钟泳天在报告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先后发表过《南来的斯琴高娃》、《国际海缆汕头登陆站诞生记》等较有影响的佳作,《陈博士与“花花公子”》、《如歌似酒的人生》等均在京获奖。
在各种题材的文学创作中,钟泳天在诗歌创作上投放了较多的精力,《现当代潮汕文学史》称,钟泳天是当代潮汕地区浪漫主义代表诗人。纵观他的诗歌作品,可以下面几首诗为例:
《曼谷,你好!》:1987年钟泳天首次访问泰国,受到泰华作家协会的热情接待,泰国多家媒体作了图文报道,泰《新中原报》11月9日以通栏形式隆重推出他的《曼谷,你好!》一诗,同版刊发了该会领导的文章。
《给崔苔菁》:崔苔菁是台湾著名的歌唱家,台湾曾掀起了六次崔苔菁高潮。她应邀来汕头访问并举行演唱会,受到汕头市听众的热烈欢迎。钟泳天以一种亲和的感情和文笔写了这首诗,让她感动,回到台湾之后来信说,“到汕头能认识你,不虚此行。”并选其中一段自己谱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亲自演唱,演唱前对听众说:“这首诗是南方诗人钟泳天赠送给我的。”
《四海潮人庆团圆》第九届全球潮团联谊年会于1997年在汕头举行。钟泳天应汕头电视台之邀写了这首诗作为大会献诗,由该电视台四位主持人(两男两女)朗诵,以潮汕大地风物为背景,长8分钟,在大会期间连续播出。
《金中礼赞》:为迎接母校建校130周年大庆,钟泳天应学校领导之约写了这首大型的朗诵诗,庆祝大会上由60位学生(30男30女)朗诵,时长8分钟,并同日在《羊城晚报》和《汕头特区报晚报》发表。
《来自海外的火炬手》: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百年一遇的奥运震动了所有国人的心。侨居海外的华夏子孙更以饱满的爱国热情投入这次活动,泰国著名侨领陈汉士先生系侨居国的火炬手,又是祖国的火炬手,它是全球的火炬手中唯一一位在两个国家传递火炬的人。诗人钟泳天以满腔热情赞扬了这位火炬手爱国爱乡的情怀,此诗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在陈汉士来汕头的欢迎会上,钟泳天亲自朗诵这首诗,陈汉士向他敬酒。在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的联欢会上。陈汉士自己也朗诵了这首诗。
2021年3月6日,广东省作家协会采访团莅临汕头,到钟泳天家中采访,此举是为建立广东现代文学馆收集馆藏资料。钟泳天侃侃而谈,总结一生的业绩及文学生涯的种种感悟。中国作家协会接受巴金先生生前的建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早已建成,内容是展现1919年至1999年80年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成就。其中的A区大厅,有两个由景德镇出品的3米高的大花瓶,大花瓶上是所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签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董必武、陈毅、郭沫若、叶圣陶、金庸等名字,钟泳天的名字也在其中,这些名字一起彪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钟泳天的小传入编《中国著名编辑记者传集》《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卷第一卷)等多种辞书,他从事文学活动资料被天下名人馆收藏。
作者|苏音
编辑|郭洵汐
审核|庞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