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潮州正突出“城乡美”做优人居环境,打造令人向往的“山水宋城”。近年来,广西北海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持续保护“北海清”、厚植“北海绿”,连续七年入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城市名单。日前,潮州日报社采访团走进北海,调研采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为潮州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取经问道。
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 来源:北海融媒
“北海绿”,是采访团与这座生态宜居之城此次相遇的第一印象。调研首站,采访团来到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在这里,约3000亩红树盘根错节、青绿无边。碧海蓝天之间,许多白鹭驻足于红树枝头。吸引它们频频流连的,是这片湿地的“朋友圈”——弹涂鱼、招潮蟹、中国鲎等众多浅海湿地生物以及多达百种的鸟类。
“金海湾红树林湿地是一幅自然相融相生的生态画卷,很多首次来红树林的游客都是赞叹连连,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北海市民休闲旅游、看海的好去处,近年来游客数量也逐年增多。”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工作人员潘纯钰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海共有2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和6个红树林保护小区,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营造红树林359公顷,修复红树林1034公顷。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已成为北海绿色发展“名片”。
与金海湾红树林一脉相连、隔江相望的是北海另一张“旅游名片”——银滩。
十里银滩已成为北海重要的旅游名片。 周祥鹏 摄
海风掠过脸颊,伴着哗哗潮声,不少游客坐在洁白的沙滩上,闭上双眼尽情感受银滩带来的惬意。“北海景色宜人,是一个幸福的城市,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真是太惬意了。”柳州游客黎小姐说。
据了解,2019年,北海投资1.3亿元,启动北海银滩中区(电建港—原咸田港段)岸线综合生态整治修复工程,修复沙滩岸线3.1公里,十里银滩重新连成一片。2023年8月,银滩海湾以其“环境之优、生态之美、治理之效”,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成为广西首次、唯一入选的案例。
骑楼建筑是北海老街的标志性景观。 来源:北海融媒
十里银滩碧波荡漾,百年老街风华依旧。北海市珠海路—沙脊街—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北海城市的发源地。2005年开始,北海市修复骑楼街区,完善市政设施,在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主题活动,让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一大批商户相继进驻,沉寂许久的老街“燃”了起来。如今的北海老街,商铺林立,热闹喧嚣,成为夜晚北海市民游客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也是营商环境。近年来,北海先后投入近100亿元用于生态环境治理,2022年获评国家级长寿市;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改造提升全市数千条背街小巷和超500个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更具品质……
高品质的生态环境,高颜值的城市环境,“幸福”北海,吸引着八方来客。“到南方,去北海”,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北海的怀抱,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投资兴业。



扮靓城市“方寸之美”
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当前,潮州正全面铺开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并以建设好广东“东大门”提升工程为牵引,擦亮城市“窗口”,塑造山水与人文有机融合的城乡风貌。
北海坚持“生态立市”,高站位、大手笔推进红树林、沿海沙滩、涠洲岛、旧城区等整体保护和开发,建设幸福北海、魅力北海的经验做法可资学习借鉴。
潮州风景秀丽。 来源:潮湃新闻
从区域发展规划看,潮州也有自己的高站位、大手笔谋划——构建“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持续推进古城保育活化、新城开发建设,打造精致典雅“山水宋城”。
在构建“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过程中,持续做优人居环境,扮靓城市“方寸之美”,可以很好地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如在古城区,可以坚持尊重历史、修旧如旧,见缝插针开展微更新、微改造,丰富文化业态,激发古城活力,推动古城出新出彩。
同时,在老城区,可因地制宜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把“边角料”变成“上好料”,让街道转角之美成为市民日常休闲、文化交流的首选公共空间,提升城市绿化景观效果和市民获得感。
金山大桥湿地公园景色宜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来源:潮湃新闻
潮州中心城区一川秀水韩江穿城而过,金山、葫芦山、笔架山三山为屏,构成了一幅“三山一水护城廓”的秀丽图景。作为潮州未来发展的核心区,韩江新城需做好“山水、生态、潮韵”三篇文章,可依托金山大桥湿地公园、意溪渡口公园,打造更多河滨绿道、亲水平台,开发水上旅游项目、举办水上运动赛事,让市民游客得到休闲、健身、游乐等多层次体验,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文字|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佳涛
编辑|蔡杨
审核|梁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