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千万工程”·看变化 | 饶平县所城镇所城社区:坚持环境与产业“两手抓” 内外兼修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发布日期 : 2024-11-07 22:17:02 文章来源 : 潮湃新闻客户端

走进饶平县所城镇所城社区,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交相辉映,昔日杂草丛生的土地通过盘活利用而焕发出勃勃生机,社区道路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生动展现了和美乡村的美丽蝶变与崭新风貌。

干净整洁的村干道。所城镇 供

近年来,所城社区紧紧抓住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重大机遇,坚持高标准打造省级典型村,引导动员广大社会力量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积极探索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的有力途径,不断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内外兼修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来到所城社区的主村道,只见无论是架设在半空还是钉在墙角上的缆线,均是横平竖直、捆扎齐顺。有居民告诉记者,原本家门口的线杆挂满线缆,密密麻麻犹如“蜘蛛网”,如今线杆迁移、线缆规整,看着舒心多了。

三线整治前。所城镇 供



三线整治后。所城镇 供



据了解,为整治好“三线”问题,所城社区在镇政府指导下,以村为主导,协调通信、广电、电力等部门提供技术力量,全面推进辖区内“三线”整治工作。“社区着重推进‘三线’整治工作,对接供电部门对强电线路进行整治,加快‘一表一户’工作进度,同时依托本地电工等‘乡土人才’,对表后线路开展整治,大城所北门片区取得明显成效。”所城社区党委书记吴惠义介绍,自7月份清拆行动以来,所城社区累计整治“三线”乱搭乱挂10公里。

从“三线”整治,看所城社区变化全局,在乡村风貌“蝶变”的背后,是所城社区全力以赴的成果。为切实提升人居环境,所城社区在“三个三”攻坚战上不断发力,全面摸排和整改乱搭乱建、危险房屋,同时实施乡村风貌提升工程,围绕著名景点“大城所”因地制宜开展绿化美化工作,包括巷道硬底化暗渠化、水塘清淤提升、打造绿化“四小园”等,并深化“美丽庭院”建设,注重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和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开展巾帼绿美家园行动等,有效破解城乡环境整治“老大难”问题,人居环境水平明显提升。

大城所西侧城墙沿街硬底化前。所城镇 供





大城所西侧城墙沿街硬底化后。所城镇 供


如今,硬底化的巷道更加方便居民出行,居民住宅门前的绿植郁郁葱葱、整齐摆放,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干净靓丽,进一步改善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家对此都很开心、很振奋。“现在社区变化真的很大,门前绿化变多了,道路环境变好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很大的提升。”村民刘敬生说。

和美乡村,既要“面子”,更要“里子”。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之后,乡村要发展起来,最终还是要把推动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落脚点。作为典型村培育对象,更应发挥示范作用。

对此,所城社区积极探索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的有力途径,用心用情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大力推动村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有效盘活撂荒、闲置土地,唤醒“沉睡资产”,不断推动土地连片规模化流转、集约化经营,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实现土地资源和劳动力合理配置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截至目前,社区已完成约530户600亩的土地流转,开展现代农业种植,在这个过程中所城社区经联社通过转租土地,每年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固定收益,进而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增收。”所城社区党委书记吴惠义说。

农文旅融合发展,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金”。依托“大城所”古城的独特优势,所城社区着力建造高品质文旅景区,加大对大城所基础设施建设修缮,先后恢复部分城墙,对护城河进行清淤,新建复古步道、雨污分离、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探索“堵疏结合”的模式,妥善解决古城保护与城内居民居住环境改善的内在矛盾,并常态化加强大城所内风貌巡查管控,规范居民新建及修缮房屋行为,落实建房申报审批机制,确保古城整体风貌。

大城所树根盘绕的城门城墙。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嘉烁 摄

走近这座古城,从被树根盘绕的城门城墙,到城堡内纵横有序的街巷、错落有致的特色古井,整体古风古貌犹存,甚为壮观。现场有不少游客参观游览,感受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

据介绍,所城社区在对古城进行修缮的同时,全面拓展古城休闲游空间格局,建设金银山公园、瞭望山生态文化旅游长廊,串点成线,打造“大城所-金银山、瞭望山休闲景观带-现代农业观光区”旅游线路,进一步拓展古城文旅内涵。据初步统计,2024年6月第七届民俗文化节期间共吸引了近1万名游客前来参观,带动大城所周边消费约130万元,有效提高本地群众餐饮、购物、农家乐等文旅产业收入。2024年7月,大城所入选广东省四季美食旅游精品线路(秋季主题)名单。

所城社区表示,将继续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持续做好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发展等工作,进一步培育打造省级典型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焕发新气象。


文字|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嘉烁

编辑|蔡杨

审核|梁佳涛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