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影交织的电影世界里,总有一些追光者,他们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厚情感,用影片讲述动人故事,传播文化。陈钰航,这位来自潮州的年轻制片人和摄影师,就是其中的一员。日前,趁着陈钰航从美国回家过年,我们对她进行了一次专访,一窥这位年轻电影人在艺术与文化传播之路上不懈探索的身影。

《A Fairytale Romance》剧照。受访者 供
初见陈钰航,很难想象年纪轻轻的她已经是一位影片制作人,还在美国纽约创立了自己的公司Firewood film studios(火木电影制作公司)。
说起电影,陈钰航的眼睛仿佛充满了光。她说,小学时,她就对电影、电视剧有了浓厚的兴趣。她笑言自己的英语之所以比较好,也是因为从小看了很多外国影视作品。大学时她选择了华南师范大学的新闻学专业。但在大学期间,她对纪实摄影和纪录片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各类电影节志愿者工作。在2017年广州国际纪录片电影节(GZDOC)的高校巡展期间她担任口译员、记者和摄影师,采访来自世界各地的制片人和导演。2018年,她作为GZDOC高校巡展及其品牌“金红棉奖”的学生大使,在高校内推广纪录片文化,策划并组织了6场电影展映活动,向学生介绍高质量的纪录片作品及电影行业动态。正是这些经历,让她萌生了出国深造电影专业的想法。
为了申请美国的电影专业研究生,陈钰航付出了诸多努力。她导演并制作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一个朋友》,这部影片灵感来源于她与童年好友的真实经历,讲述了青少年在面对困境时对自我认知和友情的考验。拍摄过程中,她得到了团队成员的大力支持,这段拍摄经历也成为了她难忘的回忆。
2021年,陈钰航进入美国佐治亚州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SCAD)学习电影制作,并于2024年6月获得Film and TV专业的MFA学位。在SCAD的三年里,她参与了多个剧组,尝试了不同职位,最终找到了自己热爱且擅长的制片人角色。她表示:“我喜欢与人沟通,擅长跨部门协调,能够为项目制定详尽的计划,这让我在制片人这个岗位上找到了成就感。”
在SCAD期间,陈钰航还导演了短片《Souvenirs》,这是一部爱情惊悚片。她花费三个月打磨剧本,经过两个月的拍摄、剪辑、声音设计与配乐,最终呈现出一部7分半钟的精彩短片。2023-2024年,陈钰航制作了两部重要的毕业作品《Yo, Yoyo》与《A Fairytale Romance》。这两部片子的前期筹备工作繁重,她不仅要筹措资金,还要寻找合适的团队、演员、拍摄场地及设备。通过这次合作,她深刻体会到了一个优秀团队的重要性,也与团队成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如今,陈钰航已正式进入电影行业,继续以制片人的身份推进各类短片及长片项目。她的作品《Peekaboo》在洛杉矶电影摄影奖(LACA)中荣获最佳学生电影奖,《A Fairytale Romance》获得爱尔兰凯里国际电影节(Ker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学生短片奖,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生于潮州长于潮州,陈钰航深受潮州文化的熏陶,对潮州文化的推广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决心。她认为,潮州文化拥有许多独特的文化符号,如潮州话、潮剧、英歌舞、工夫茶、潮州美食等,这些都是潮州文化的重要象征。她希望通过影像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潮州文化,通过推广潮州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陈钰航(右)在片场监制影片拍摄。受访者 供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时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特别是今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世界各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高涨,像潮州的英歌舞就火到了法国、英国等地。陈钰航表示,这为传播潮州文化带来了又一个良好的契机。
在谈到潮州文化在国际上的认知度时,陈钰航说:“相比于中国的主流文化,潮州文化在国际上的认知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非华人群体中。不过近年来,全球观众对东方文化的兴趣也不断增长,尤其是茶文化、民间戏曲等传统文化元素。又如潮州美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这为潮州文化的推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她表示推广潮州文化有很多途径,比如在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中,美食是电影中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和桥梁,可以借鉴此类经验,通过在作品中融入潮州文化元素,使其成为故事背景或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部分,从而推动潮州文化走向世界。而且,随着目前短视频的火爆和纪录片传播形式的普及,以及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她认为潮州文化有更多机会进入国际视野。
然而,潮州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她分析道:“语言与文化的隔阂是一个主要问题,比如潮剧的唱腔、英歌舞的表演方式对海外观众来说可能不易理解。在国际化表达方面,需要在保持潮州文化特色的同时,使国际观众产生共鸣。此外,潮州文化中许多精神层面的元素,如‘家国情怀’‘儒商精神’,如何用影像生动地展现也是一个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她提出了创新传播方式的建议,如字幕翻译、双语传播等。
“曾有华人社团邀请我为当地华人后裔教授潮州话,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传播潮州文化的机会。我想把这样的活动记录下来,制作成短视频或纪录片,让更多人看到潮州语言和文化的魅力。”陈钰航说道。此前,陈钰航曾与潮州的电影人伙伴们拍摄了一部关于潮州音乐人的纪录片,其中六甲番乐队用潮州话演唱的民谣让她深受启发。她认为,潮州话作为方言承载了很多文化的表达,对于在外的华人来说又是乡愁的载体。她希望未来能继续跟拍这支乐队,完成这部纪录片。
潮州人素来团结,非常重视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最近,陈钰航了解到潮州有个志愿组织,热心的志愿者在帮助中国境内各地和其他国家的潮州老人寻亲,许多七八十岁的老人思念家乡及亲人,希望回归故土。留学三年未曾归家,陈钰航深深体会过对家乡思念的那种厚重的情感,老人们浓浓的乡愁也始终萦绕在她的心头。因此,她计划制作相关的专题纪录片和短视频,记录这些感人的人文故事。她还计划与纽约的潮州华人同乡会合作,为在美的潮州老人寻亲提供帮助,同时借助电影节展映和国际社交平台进行推广。她说,她愿成为这座沟通的桥梁,为化解老人们的乡愁尽一份力,让国内和国外通过潮人的精神纽带联结起来。
今年春节,在其他人忙着拜年之时,陈钰航就抓住这次返乡的机会,拜访了不少团体组织和个人,参加了一些电影人的聚会,为自己计划制作的影片做准备。
家乡潮州对陈钰航的性格和创作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表示:“潮州人的拼搏精神和商业头脑塑造了我的性格,潮州人不畏挑战、勇于开拓的精神让我在成为制片人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在创作方面,她希望能在电影作品中融入潮州文化元素,讲述具有普世情感的故事。比如她计划拍摄关于潮州工夫茶师傅和手拉壶工艺者的纪录片,展现他们如何通过一杯茶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在采访的最后,她坚定地表示:“潮人的拼搏精神让我更加坚定地追求电影梦想,不惧挑战。我相信,只要带着这份勇气和坚持,我一定能将潮州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让世界看到潮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期待着陈钰航在电影之路上继续前行,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更期待着潮州文化在她的努力下,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
文字|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铿
编辑|张泽慧
审核|詹树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