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沉默劳模” 科学爱肝护肝
发布日期 : 2025-04-02 12:01:39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潮湃新闻客户端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承担代谢、解毒、免疫调节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堪称“人体化工厂”和“劳模”。作为我们身体内的“沉默劳模”——肝脏,由于缺乏痛觉神经,肝脏损伤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导致许多患者发现时已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科学爱肝护肝需从日常细节入手,结合中医及现代西医理念,规避风险,强化预防。

资料图片


肝脏的五大核心功能

代谢中枢:负责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及能量转化,维持机体营养平衡。

解毒卫士:分解酒精、药物、毒素等有害物质,并通过胆汁排出。

合成工厂:制造白蛋白、凝血因子、胆汁等,保障免疫、凝血和消化功能。

储血仓库:调节血液循环,在特殊情况下(如大出血)释放储备血液。

激素调节:灭活雌激素等激素,维持内分泌平衡。


伤肝的七大“隐形杀手”

病毒侵袭: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可引发慢性肝炎,长期感染可致肝硬化或肝癌。甲肝、戊肝则通过污染食物或水源传播。

酒精伤害:90%的酒精由肝脏代谢。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病,酒精会直接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脂肪堆积,并可发展为脂肪肝、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饮食不健康:高脂肪、高糖、低纤维的饮食结构容易导致脂肪肝,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纤维化。

不合理用药:过量或不当使用药物会给肝脏增加负担,损害肝功能,甚至出现药物性肝损伤。

经常作息不良:熬夜会扰乱生物钟,使肝脏的自我修复和排毒功能受阻,加剧肝损伤。

缺乏运动:长期久坐或缺乏锻炼,可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加重肝脏负担,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

情绪压力:中医认为“怒伤肝”,长期抑郁或暴怒可致肝气郁结,损害肝功能。


肝脏疾病的早期信号

黄疸:巩膜或皮肤发黄、尿黄,常提示胆红素代谢异常。

肝掌与蜘蛛痣:手掌红斑,胸前、颈部血管扩张,与雌激素灭活不足相关。

持续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不明原因消瘦。

凝血异常:牙龈出血、鼻衄、皮下出血点等。

面部晦暗:肝病面容,毒素沉积导致肤色暗沉。


护肝的五大科学策略

调整生活方式

戒酒限酒:戒酒4-6周可显著改善肝功能。

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促进肝细胞修复。

情绪管理:通过倾诉、音乐等方式舒缓压力,避免长期情绪压抑。

饮食调节

多吃护肝食物:绿叶蔬菜(菠菜、西兰花)、酸味水果(山楂、石榴)、优质蛋白(鱼、豆制品)可疏肝养血。

少吃高脂高糖食物:控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烹饪以蒸煮为主。

避免生食生水:不吃“鱼生、生腌”食物,不喝生水,预防甲肝、戊肝。

运动与体重管理

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次30分钟,可明显减少体内脂肪堆积,改善代谢。肥胖人群需将BMI控制在24以下,降低脂肪肝风险。

疫苗接种与定期筛查

接种疫苗:乙肝疫苗全程需3针,抗体滴度不足需补接种疫苗。

高危人群监测: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长期饮酒者、有肝病家族史者,需每6个月至少检查一次,肝功能、B超、甲胎蛋白、肝纤四项或病毒量等。

避免误区

护肝片、熊胆粉等药物非万能:盲目服用保健品无法抵消熬夜、酗酒的伤害,需以病因治疗为主。

中医辅助调理:枸杞菊花茶、银耳莲子粥等药膳可辅助养肝,但需结合现代医学规范治疗。

肝脏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石。爱肝护肝无捷径,需从饮食、作息、运动、情绪等多维度综合管理,并结合疫苗接种和定期体检,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若出现疑似肝病症状,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链接

疏肝健脾过清明

春风拂面,细雨绵绵,清明节气悄然而至。清明时节气温回暖、雨水增多,自然界呈现“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特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闫新宇介绍,此时人体肝气旺盛,易出现肝火偏旺、脾胃虚弱等问题,养生需疏肝健脾、祛湿防病,同时调节情绪,避免“悲春”伤身。

“清明期间,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生冷食物,避免加重脾胃负担。”闫新宇说,可多吃山药、薏米、茯苓等健脾食材,搭配荠菜、菠菜等春季时令蔬菜,帮助清肝火。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散步、放风筝等轻度运动可舒展筋骨,促进气血流通,缓解春季肝气郁结。此外,推荐练习太极拳或八段锦的“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招式,调和肝脾。

闫新宇介绍,清明祭扫,怀旧悼亡,有利于疏泄情志、消除不良情绪,但需遵循“哀而不伤”的原则,切勿悲伤过度。中医认为“悲伤肺,怒伤肝”,建议群众在祭奠后及时调整情绪,通过踏青赏花等户外活动感受自然生机、冲淡郁结,还可按压太冲穴,每日揉按3分钟,有助于疏肝理气。

“清明期间,过敏与湿气困脾是常见问题,表现为花粉过敏、湿疹频发,或出现头重身困、食欲不振。”闫新宇说,建议室内勤通风除湿,可以艾灸足三里穴增强脾胃运化;也可以用防风、荆芥煮水代茶饮,祛风除湿。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潮州市中心医院 詹泽锋

编辑|李欢欢

审核|梁佳涛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