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脑出血术后并发症
发布日期 : 2025-04-09 12:03:37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潮湃新闻客户端

脑出血是一种危急重症,手术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然而,术后并发症如脑水肿、再出血、感染等可能严重威胁患者的康复进程,甚至导致死亡。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护士的专业护理与家属的细致照护,才能为患者筑起一道安全防线,降低并发症风险,加速康复。本文将从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出发,谈谈护士与家属如何发挥协同作用。



预防再出血与脑水肿:

关键在于严密观察


生命体征监测:护士是主导,家属需配合

术后颅内再出血和脑水肿是两大高危并发症,可能迅速引发脑疝。护士每小时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血压、脉搏和呼吸频率及头痛、呕吐情况。及时发现以下异常信号:

突发剧烈头痛:可能提示颅内压升高。

呕吐频繁甚至出现喷射性呕吐:可能与脑水肿相关。

意识状态改变:如嗜睡、烦躁或昏迷加重。

以上情况均提示病情加重,需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家属配合要点:

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减少其情绪波动,从而引起血压剧烈波动。

若患者出现呕吐,协助侧卧以防误吸,并告知护士。

体位管理:高度有讲究

血压过高易诱发再出血,过低则可能影响脑灌注。护士会通过药物(如甘露醇、降压药)和体位管理(床头抬高>30°)控制血压和颅内压。家属需注意:

避免患者突然起身或用力排便,以防血压骤升。

床头抬高是为了降低颅内压和减轻脑水肿,对于昏迷患者鼻饲后,是为了防止反流引发吸入性肺炎,不可随意调整高度。


感染防控:清洁是关键


肺部感染:排痰与清洁并重

长期卧床患者痰液易积聚,导致肺炎。护士会每2小时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必要时吸痰。昏迷患者每日2次口腔护理。家属需配合:

学习拍背技巧:手掌呈空心状,从背部下方向上轻叩,促进痰液排出。

保持口腔清洁:协助清醒患者三餐后漱口。

尿路感染:导尿管护理需规范

留置导尿管是尿路感染的主要诱因。护士会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尿袋,每天两次做好会阴冲洗。家属需配合:

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无禁忌情况下)。

每次接触患者的尿袋等装置前后均要用肥皂洗手。

压力性损伤(压疮):翻身与皮肤护理是关键

长期卧床患者骨突部位(如骶尾、足跟)易受压破损。护士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家属需配合:

翻身技巧:避免拖、拉、拽,使用软垫支撑身体。

皮肤检查:每日用温水擦拭皮肤,观察有无发红、破溃。


预防深静脉血栓:

动起来才能“活”起来


早期活动:主动与被动结合

术后卧床超过48小时,深静脉血栓(DVT)风险显著增加。护士会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动:

主动运动:清醒患者做踝泵运动(勾脚背-绷脚背),每小时10次。

被动运动:家属可以为昏迷患者按摩下肢,从脚踝向大腿方向推按。

抗凝治疗与观察

高风险患者需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家属需关注:

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血尿等,及时报告护士。

避免碰撞:减少患者肢体碰撞硬物,防止皮下出血。


携手共筑生命防线


脑出血术后的康复之路充满挑战,但护士与家属的合力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护士提供专业指导,家属照护关注细节,双方互补协作,才能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逐步恢复健康。家属的参与不仅是责任,更是对患者最温暖的陪伴。唯有医、护、家三方同心协力,才能为患者创造最大的康复希望。


作者|潮州市中心医院  林钟榜

编辑|李欢欢

审核|梁佳涛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