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加速跑” 激活发展“强引擎”
饶平县新型城镇化建设进阶之路
“带孩子参加健步走,沿途变化让人惊喜!”“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参加饶平县“文明‘童’行,共护母亲河”亲子公益健步走活动的张泽辉由衷感叹。沿途现代化住宅楼与改造一新的景观长廊交相辉映,智慧路灯、垃圾分类桶等设施展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成果,而这,正得益于饶平县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推进。
完善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整合资源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作为首批入选全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县,近年来,饶平县铆足干劲,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不断增强县城聚人聚商聚产能力。
数据是最好的见证,该县城镇化率从2022年的48.78%提升至2024年的49.41%,一座“县域强、产业兴、城乡美、动能足、人气旺”的现代化滨水新城加速崛起。
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在新,突破在产业,落点在城镇化。如何答好“人城产”深层次融合发展的这一必答题?
锚定“农产品主产区县”发展方向,饶平县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优势产业,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聚焦“做大一产”,依托饶平山海资源禀赋优势,“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做好茶叶、狮头鹅、水产、青梅等“土特产”文章,高质量推动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档升级,潮州花鲈鱼苗培育相关工作成效两次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累计清拆传统木质渔排超2万格、投放新型环保塑胶网箱(含改造)超1万格、投放重力式深水网箱468口,谋划建设全县首个桁架式网箱,实现深远海深水网箱养殖“零”的突破;茶叶种植面积约15.64万亩、年产值约57.08亿元,较2022年分别增长15.97%、24.05%。
潮州华瀛LNG接收站首船接卸。
益海嘉里潮州粮油生产销售基地。
立足山海禀赋优势的饶平,注重新兴产业和传统工业“两手抓、两手硬”的目标愈发清晰:国家重点项目华瀛LNG接收站和益海嘉里潮州粮油基地等龙头大项目陆续投产;总投资达84亿元的大唐潮州电厂“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动工建设。
园区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走进饶平各大产业园区,只见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工人奔忙,处处涌动着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火热景象。
经过长期的发展,饶平积淀了优越的交通区位、丰富的资源禀赋、鲜明的产业体系等优势。蓄势奋进的饶平,未来是什么样的?
规划是发展的“第一粒纽扣”。翻开《饶平县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专项规划(2024—2035年)》《饶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规划,一个活力涌动、空间优美的城市正在映入现实。
紧扣市委赋予“临港新城”发展定位,饶平县以贯穿县城区的黄冈河为中轴线,分南北片区规划建设现代化凤江新城。重点围绕居住、教育、医疗、文旅、商贸物流5个核心功能,优先开发凤江新城北片区。
围绕已开工建设时速350公里的漳汕高铁(含饶平南站),该县规划建设凤江新城南片区,打造港铁联通、产城联动的滨海高铁新城。
饶平县坚持“做项目先做设计”,科学编制《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饶平县城设计》,完成凤江新城北片区、黄冈河生态廊道、石壁山公园、凤江新城南片区和丁未路历史文化街区五个重点片区设计工作,将县城设计要求融入项目建设中,打造独具饶平韵味的现代化凤江新城。
城镇承载能力如何,关键要看配套设施。在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的过程中,饶平县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饶平县城夜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黄冈河畔的凤江广场内,群众或散步、或跳舞,一派热闹景象。近年来,饶平县总投资1.36亿元打造凤江广场,提升凤江新城配套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场所。
凤江广场总用地面积2.17万平方米,以“岭南围楼”为造型,创新融合饶平特色“海”文化、“茶”文化和民居造型元素,设置有中心广场、地下停车场、景观步道等,并配套饶平县首个商业地标唐商综合体,满足群众休闲娱乐、锻炼身体、举办活动等一系列文化生活需要。
在唐商广场,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到此购物,享受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服务。唐商广场的引进是饶平县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打造活力新城、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有力举措。
近年来,该县加快推进总投资约32.66亿元的饶平县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建设,并融合饶平特色“海”文化、“茶”文化和民居造型元素,建设具有当地特色文化元素的饶平大桥、凤江广场等项目,提升县城品质。
得益于积极构建县域商贸服务网络,县城聚商能力充分彰显。在县城区重点打造饶平卜蜂莲花超市、大肚林文旅酒店等项目,集聚酒店、公寓、写字楼、餐饮、购物等多元业态,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黄冈镇入选全国镇域投资竞争力500强榜单。2024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14亿元、进出口总额70.4亿元,较2022年分别增长8.8%、12.46%。
潮州港小红山集装箱码头。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聚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饶平县在县域内建成“8高速口、1高铁站”的基础上,加快推进350公里的漳汕高铁(含饶平南站)建设,积极争取潮州港支线纳入沈海高速改扩建一并实施,谋划大潮高速饶平至南澳延长线项目,争取纳入省高速公路规划,着力构建县域内“9高速口、2个高铁站”立体交通网络格局。
“以前送孩子上学要走几公里,现在家门口就有优质学校!”家住凤江新城北片区的居民陈女士感慨道。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落脚点是为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
看医疗,从“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升级。饶平县为了让群众能享受优质医疗,自2022年起对饶平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费用全免或减免个人自费部分5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顺利晋级为三级综合医院,实现从2020年亏损534万元到2024年盈利约1700万元的转变;全市首个县级公办示范综合托育机构建成投用;县中医医院成为全市唯一国家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连续四年被省评为“先进县”或“优秀县”,系粤东唯一;2024年,县域住院率(前三季度)、全县医疗机构诊疗人数、出院人数较2022年分别增长6.1%、23.3%、53.14%。
饶平县新图书馆和档案馆。
看教育,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饶平县为了让孩子都能“上好学”,推动深圳实验教育集团饶平县第二中学进入实体化运作;韩山师范学院附属三饶中学揭牌成立;累计优化调整学校68所,其中撤并整合“麻雀学校”52所,安置5000多名学生进入办学条件更好的学校就读;实现全县21个乡镇“三所学校”全覆盖;全县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较2022年提升10.2%;在广东省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成效斐然,是全市唯一连续两年获评优秀等次的县区。
看保障,从“安全供水”向“优质供水”跨越。饶平县为了提升供水饮水质量,2022年以来总投资约20亿元的引韩济饶工程、饶北水资源调配、汛洲岛跨海供水等一批重点供水饮水工程建成投用,实现韩江、黄冈河“双水源”供水,逐步构建形成以村村通自来水和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为脉络的“多源互补、保障有力”城乡供水体系,有效破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难题。2024年全县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合格率为92.1%。
看养老,从“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拓展。饶平县聚焦老年人“食有所供”目标,将建设长者饭堂纳入县委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高位推进,按照“15分钟”距离半径科学布点建设长者饭堂,采用“就近就餐+上门送餐”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并通过“政府补助一点、企业让利一点、慈善捐助一点、个人支付一点”方式,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捐献资金以及镇村配套资金,推动“长者饭堂”可持续运营,切实为老年人打造家门口的“餐桌”。
未来,随着“凤江新城”南北片区联动开发、漳汕高铁通车,这座滨海县城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为笔,绘就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
文字|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宗楷 通讯员 林志铠 饶宣
图片|饶宣 林志铠
编辑|蔡杨
审核|詹树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