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至18日,2024年潮州市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召开,与会人员深入基层一线进行近距离、全方位观摩学习,切身感受全市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显著成效,汲取各县区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革创新、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社会力量参与等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
站在新的起点,我市各级各部门将如何谋划工作新思路,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不断开创潮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参会人员。
做强做优特色产业
“现场会上,我们学习了饶平县在产业发展、圩镇建设、绿美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的宝贵经验。我们将立足本镇实际,学习更多地区的先进经验做法,转化为本地发展的强大动能。”潮安区庵埠镇党委书记张泳驰分享了参加现场会的心得体会。
近年来,庵埠镇聚焦优势塑造、结构调整、动力增强,强化糖果产业引领力,助推食品、印刷、机械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完成“糖果小镇”建设规划,并按规划推动造纸厂工业遗存文商旅改造项目和龙坑片区百亩工改项目顺利落地开工;通过办好“潮食会”、拥抱零食新渠道、开拓海外市场等措施,走好“以贸促工”路子。
张泳驰表示,庵埠镇将持续结合“一区三园一廊道”糖果小镇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寨内“骑楼老街”活化为链接点,串联起庵江溪和亨利路,连片打造“糖果小镇”终端文商旅体验核心区;分片区建设梅林湖科创智慧产业园、梅溪河食品价值创新园、“糖果小镇”国际商贸园;塑造桑浦山—梅林湖绿美景观节点为核心,整合南总干渠系沿线生态资源,串联打造“糖果小镇”城市中央水廊道。
“通过实地考察和听取有关单位的经验分享,我对未来工作有了新思考和规划。”湘桥区凤新街道高厝塘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庄英德坦言,作为基层村干部,要有增强竞标争先、追赶超越的责任意识,提升格局和工作能动性。
高厝塘村利用依山傍水的生态优势,投资700多万元将占地100余亩低洼地改造为湿地公园,连带党建公园、红色旧址、民居客栈等板块,形成有机统一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集群。
庄英德表示,高厝塘村将践行秉承“绿色红色相融合”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提升以湿地公园为核心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集群,规划打造精美路线,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矩阵。巩固绿美乡村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成效,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无动力儿童乐园等项目落地实施,带动村的产业、生态、环境和文明建设全方位发展。
推动镇域做强乡村富美
“这次现场会大家亮出一系列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措施,不仅为我们搭建了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平台,也为我们创造了查找差距、理清思路机会。”饶平县联饶镇党委书记张少辉告诉记者,“我镇的绿美小公园改造提升成效成为此次现场会的一个亮点,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鞭策,也更加坚定我们推动‘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的信心和决心。”
新的一年,联饶镇将如何吸收好、运用好现场会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镇域做强、乡村富美?张少辉表示,联饶镇将锚定“新城拓展区”发展定位,做好凤江新城规划建设,抓好县全民健身中心及地下停车场、凤江新城实验学校、县颐养中心、粤闽茶叶交易会展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以联饶工业区为载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升级。抓好荔枝龙眼水稻等特色产业发展,打响“联饶桂味”“联饶草埔龙眼”“下饶生态米”金招牌;推进“美丽圩镇”从“七个一”到“七个N”延伸建设,强化实用功能和丰富建设内涵,更高质量建设“美丽圩镇”。
建设好广东“东大门”
今年5月以来,市建设好广东“东大门”提升工程工作专班办公室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聚焦由闽入粤的3条高速铁路、6条高速公路、11条普通国省道和高速出入口连接道路等共20条总长度531公里的城市“门户道路”,采取“一路一方案”差异化风貌提升措施,强化重要节点打造,抓好“两个提升、三个整治”,推动“门户道路”沿线环境焕新升级,展现广东“东大门”的全新形象。
市建设好广东“东大门”提升工程工作专班办公室综合文秘组负责人丁侠表示,接下来,将统筹协调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加强同央企助力单位的对接联系,以重要节点、重要路段提升打造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设计内容、推进查漏补缺,在擦亮潮州城市名片、融合潮味文化、突出产业特色、厚植生态底色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带动沿线风貌再升级,推动建设好广东“东大门”提升工程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全力为“百千万工程”树品牌、创亮点。
作者|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育杭
视频|谢平勋 谢钢凯
编辑|蔡杨
审核|吴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