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潮州七日红期间,城南小学(韩文公祠旧址)是南昌起义军第二十军第三师政治部旧址,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近期,湘桥区城南小学与韩山师范学院携手举办“大手拉小手,一起来行走”红色校史研学定向活动,充分利用城南小学的红色资源优势,带领学生了解“潮州七日红”历史以及李春涛、洪灵菲、戴平万、柯柏年等革命先辈与城南小学的故事。
城南小学与韩山师范学院携手举办“大手拉小手,一起来行走”红色校史研学定向活动。 城南小学 供
城南小学前身“城南书庄”创建于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迄今有着781年历史,学校人才辈出,为革命事业、建设国家、社会进步输送了一批批优秀学子,红色校史更是历届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沃土。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城南小学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和小学生认知特点,以党建引领教育教学改革,融合学校和雅文化及红棉精神,扩宽红色教育途径,构建红色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思想情怀,提升新时代新的德育路径实效。
“近年来,城南小学携手本地高校深挖本校红色资源,共建红色教育基地。”城南小学政教处主任庄溯澜介绍,学校通过与韩山师范学院举办红色校史研学定向活动,提升本土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效能,推进大学生与小学生历史对话的在线课程建设,开辟移动课堂,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让学校的红色文化底蕴在定向游戏的趣味实践中焕发新生,共同探索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新路径。
城南小学精心打造了“行走的红色思政课程”系列活动,不仅在校内构建包括红棉文化大讲堂、红色经典学科展、红领巾学史争章等在内的多元化实践课程,拓宽了红色教育的路径,让光荣的校史和优秀的校友故事成为激发师生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源泉。学校还进一步将思政课堂延伸至校外——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西湖涵碧楼、枫溪区紫凝轩红色据点、大坑村李梨英故居等地,以及组织清明祭祀烈士墓等活动,让历史场景和文化底蕴“说话”,使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深受感染和教育,从而在社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家校合作也是城南小学红色教育的一大亮点。学校每月组织家委会开展一次班级“行走的思政课堂”主题研学活动,如探访柯柏年故居、戴平万故居等校友故居。在行走中,家长与孩子共同感受城南革命先烈和优秀校友的精神风貌。在活动结束后的反思环节,大家积极分享感悟和收获,家校共育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关键在于与时俱进,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城南小学在这一领域迈出了创新的步伐,学校充分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力量,拓宽红色文化教育的传播渠道。通过组织优秀党员教师和少先队员录制红色教育思政微课,建立起一个内容丰富的红色教育视频资源库。同时,借助公众号平台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传承活动,让红色故事在指尖流传。
此外,城南小学还积极打造“共产党员”微课程励志讲座和“优秀党员”采访课程,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深入各行各业,对优秀党员进行调研访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和理解,更在交流中坚定了爱党报国的信仰。这些优秀党员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成为了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红色教育导师,助力培育时代新人。
文字|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莹
编辑|蔡杨
审核|梁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