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群:你唱五娘我六娘
发布日期 : 2025-03-28 10:48:26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潮湃新闻客户端

你唱五娘我六娘

李英群

文友传来一首潮州歌谣:

爱食好鱼白腹鲳,

爱娶雅  黄五娘,

爱读好书金山顶,

爱看好景湘子桥。

真是一首优秀的民歌,我问从哪里搜集到的文友说:清理旧书从一本旧杂志中掉落一纸片,就记录这首歌谣,没标明谁口述,也没日期。字迹是自己的,可能是1961年潮安县文化馆向全县搜集歌谣时随手记下的,不知又为何没送到县文化馆。

这民谣引起我的兴趣。

首先,这是一首出自市民,具体点说是潮州府城市民之口头创作的歌谣,我以为很可贵,值得一说。

中国旧时的民歌民谣很多,我们潮州就有不少有心人搜集整理并印成书流行,其中最著名的是丘玉麟先生前后出了两种版本。里面的作品,几乎都是描述农村风物,表达农民感情,以农村人口吻唱出来的。表现市民生活的很少很少。

这种现象很正常,旧时农村,追求一种文化生活,都是比较简单的,原生态的。民歌随口就来,不用其他条件,都很原始;城市,什么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有环境,所以,最简单的口头民谣就比较少有市场。丘玉麟先生的民歌集中,城市民谣极少。只有《某处阿爷嘴阔阔》和《今夜欲来对后门》等几首,正因此,我觉得这首《爱食好鱼白腹鲳》很可贵。

这是一首城内人歌颂古城和市民美好生活的民谣。

很朴素却很实在,可与《潮州湘桥好风流》媲美。古城人是多么自豪地歌颂这里的美食,美满姻缘,良好的教育环境,名满天下的风景。

我对这首民谣感兴趣的另一点,是民谣在传播过程的流变而形成不同版本,简直像潮州菜的不同蘸料适合各自口味一样,因而多姿多彩。

我出生在揭阳县乡下,与府城所在的潮安只隔一条枫江。很小,我就会念大人们挂在口头的二句诗:

爱食好鱼马胶鲳,

爱娶雅  苏六娘。

这应该算是口头俗语。这俗语与府城的民谣自有渊源,到底谁移用谁的已不可考,也无需考。只是前二句的微小区别很值得玩味。

马胶鲳与白腹鲳,前者是二种好鱼,但马胶比鲳鱼档次要低一点,鲳鱼有多种,其中最名贵的就是白腹鲳。我们揭阳人,什么类的鲳鱼都好,低一档的马胶鱼也高级,府城人则只把白腹鲳列为好鱼,其他鲳鱼不入列。

很明显的看出府城人生活水平比我们高。注意,我不是说当今,是指产生这民谣及口语的旧时代。

苏六娘是我们揭阳人,大美女。我的乡亲找老婆,自然以她作最高标准;而府城人,有他自己的偶像黄五娘,当然唱的是她,更亲切,更现实。

这现象在民歌以及戏曲中相当普遍,比如《打扮儿夫去做官》这一首,我看过一首浙江省的民歌,内容几乎一样,内有两个地名:阴堂和关陇山,浙江版叫英塘,不叫阴堂;而关陇山,因为澄海有个东陇(现名东里),我们潮州人就唱为东陇山:东陇东陇山,东陇个姿娘会打扮,打扮儿夫去做官。去时草鞋共雨伞,来时白马挂金鞍。

在戏曲领域,剧目互相移植,改了原作人名及地名的更为普遍。鲁迅先生甚至说:把剧本只作一个底本,到一个地方去演出,就使用当地方言,剧中地名也适当改用当地有的地名。

你唱五娘我六娘,很正常也很平常。那么,我把那二句俗语补上二行,凑成一首新民谣:

爱食好鱼马胶鲳,

爱娶雅  苏六娘,

爱听好曲陈书橱,

爱看好景水面桥。

编辑|张泽慧

审核|詹树鸿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