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工具的走红,中小学生也喜欢上了“AI作答”的便捷。于是,有的孩子做作业不再花时间认真思考,以往需要数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现在只需要简单输入作业要求,答案就会立刻呈现出来。这样“一键解决”地完成作业,孩子开心了,家长却愁坏了……
讲述:孩子依赖智能作答,太愁人!
小成是一名初一的学生,面对比小学时多了数倍的功课,他犯了难。每天各科老师布置的练习册和课后巩固习题,小成都要做一两个小时,加上课外班留的作业、妈妈给买的同步练习题,小成每天放学回家后,要花上两三个小时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在一位同学的建议下,小成下载了Deepseek,把人工智能工具当成“枪手”,为自己减负。遇到不会的题目,上网搜答案,甚至连作文也能帮他写好,再略微修改,一篇作文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跟小成一样,班里还有几个同学写作业,也渐渐依赖上了“AI作答”。
孩子作业量没减,速度却越来越快,小成妈妈王女士一开始很开心,但时间一长就发现了异常,这可让她急坏了。最近这段时间,“学习不能走捷径”的话,她不知道唠叨了多少遍,可小成就是听不进去。“上网搜答案,只是一个复制粘贴的过程,根本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并不是真的入脑入心,更不能验证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这个道理我跟孩子讲了好多次,但总被孩子几句话搪塞过去。”王女士犯愁地说。
建议:掌握知识靠“习得”而非“复制”
家庭教育指导师、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心理中心教师李雪云说,当孩子把AI软件当成学习、答题的最强模板,上传一句话或者拍张照片,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把“标准答案”誊抄在作业本上,久而久之惰性会成为阻碍孩子掌握新知的绊脚石。另外,如果留心观察、推敲,会发现AI生成的答案,其语言逻辑跟每个人独立思考出来的答案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把AI软件当学习“枪手”的做法非常不可取。
李雪云建议,首先,家长要引导孩子如何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AI软件。比如快捷搜索学习资料、做好错题统计、强化专项练习等,运用Deepseek这样的人工智能工具就是很好的学习助手,但如果只是用AI来完成作业、生成文章,让自己停止独立思考、失去创造力,AI软件就变成了控制人类思想的“敌人”。因此,当孩子选择AI当学习助手,先要对自己做个约定,即何时使用、使用多长时间等,都要心中有数。其次,家长要提醒孩子在利用AI获取多方面信息的同时,要培养自己严谨、细致的思考能力,这样才会对AI软件提供的素材进行甄别,让学习更高效。
据《今晚报》